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崇福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崇福寺Sufkuji

古迹名。 又称圣寿山崇福寺。在今日本长崎市锻治屋町。公元1629年由福建华侨建成。专门供奉海神嫣姐。寺内有两栋完整的古建筑——壮丽的龙宫门和第一峰门,为日本国宝。寺内的大雄宝殿、护法堂。钟鼓楼均为中国明末文化的代表作。寺内还有一口1682年长崎大饥荒时铸的大铁锅,重达1965斤。

崇福寺

崇福寺

佛寺。❶据《两京新记》、《唐会要》、《长安志》等,寺在唐长安城休祥坊东北隅。本为侍中杨慕仁宅。咸享元年(670),以武后外氏故宅立为太原寺。垂拱三年(687),改为魏国寺。载初元年(689),改名崇福寺,武则天书额。据《历代各画记》,寺内有吴道子、刘整、牛昭,王陀子所绘壁画。据裴休《玄秘塔碑铭》,大达法师十岁时,依此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❷见 “化度寺”。
❸见 “福田寺”。

☚ 律藏寺   太原寺 ☛
崇福寺

崇福寺

佛寺。❶据《两京新记》、《唐会要》、《长安志》等,寺在唐长安城休祥坊东北隅。本为侍中杨慕仁宅。咸享元年(670),以武后外氏故宅立为太原寺。垂拱三年(687),改为魏国寺。载初元年(689),改名崇福寺,武则天书额。据《历代各画记》,寺内有吴道子、刘整、牛昭,王陀子所绘壁画。据裴休《玄秘塔碑铭》,大达法师十岁时,依此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❷见 “化度寺”。
❸见 “福田寺”。

☚ 律藏寺   太原寺 ☛
崇福寺

崇福寺

位于山西省朔县城内。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清代乾隆时改称崇福寺。全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前后五重院落,有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三宝殿、弥陀殿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弥陀殿是寺内最大的建筑,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立于高大的平台上,平面为长方形。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五脊顶。殿内因采用了减柱和移柱法,增大了空间,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创制。殿前檐保留有金代的门窗、隔扇,棂花图案有15种,风格古雅,在我国现存古建实物中占有突出地位。殿顶部有两个高大的琉璃鸱吻,越发衬托出殿堂的雄伟气势。崇福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善化寺   岩山寺 ☛
崇福寺

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恒山西南部的朔州市内东北隅, 占地23400平方米,布局宽敞,有天王殿、钟鼓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堂、三宝殿、观音殿等,该寺于创建665年(唐麟德二年),辽时曾作林太师衙署,故又称“林衙院”,983-1011年(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1150年(金天德二年)题额“崇福禅寺”。1736-1795年(清乾隆年间)改名崇福寺。藏经阁位于诸殿之前,为一般寺庙布局较为少见。
殿内最大殿宇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殿前檐柱之间保留有门窗隔扇,仅棂花图案就有15种之多,工艺精致,是国内现存的惟一一处保留完整的金代佳作,殿内塑像及壁画至今保存完好。
观音殿建于金代,采用减柱结构,梁架中使用人字梁大叉手,是中国古代早期建筑的实例。
崇福寺是目前国内所存最完整的金代建筑,现寺内还存有唐、宋雕刻及出土文物等,均具较高的艺术价值,该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崇福寺管委会 邮编:036000
电话:86-349-2023425

☚ 镇国寺   双林寺 ☛
崇福寺

崇福寺

佛寺名。在山西朔州市内东街路北建于唐麟德二年 (665)。辽时曾为林太师衙署,故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称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 题额崇福禅寺,清代改称崇福寺。寺院现存建筑有山门、观音殿、弥陀殿、地藏殿、文殊殿及钟、鼓楼、藏经阁等。雄伟壮观布局严谨,基本保存了辽金时建筑格局。弥陀殿是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三年 (1143)。雄伟的殿堂建在高大的月台上,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五脊顶。斗拱、梁架结构奇特。殿前檐桎间门窗隔扇仍为金代原物,做工极为精美,各种棂花图案计有15种,是国内现存惟一完整的金代原作,弥足珍贵。殿内彩塑西方三圣像及胁侍、金刚等均为金代原作。塑像高大威严,比例适度,形象生动。殿内四壁满绘壁画,画幅巨大,技法娴熟,尤以千手千眼观音像最为生动。设色以红、绿、蓝为主,对比强烈又不失谐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弥陀殿后是观音殿亦创建于金。面阔5间,进深4间。殿堂梁架采用人字大叉手,是我国古建筑中较早的实例。殿内佛台上供奉三大士塑像。藏经阁建在山门后,弥陀殿前,这一布局为寺庙建筑之特例。崇福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奉国寺   崇善寺 ☛
崇福寺

崇福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东大街北侧。俗称大寺庙。创建于唐麟德二年(665),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辽时曾作林太师衙署,称林衙院,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题额崇福禅寺。清乾隆年间改称今名。寺坐北向南,规模宏伟,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234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现存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和观音殿等。前后院落五进。天王殿又称金刚殿,内供四大天王及二金刚,今已不存。单檐悬山顶,殿身五间,进深四椽。钟鼓二楼为二层楼阁式,整体轮廓庄重稳健。单檐歇山式楼顶,上下层之间有楼檐伸出,设勾栏以成平座。千佛阁古名藏经楼,明代重修后更名千佛阁。佛像已毁。阁为两层,重檐歇山式,有光泽鲜艳的黄、绿、蓝三彩琉璃脊饰。其位置居于殿前,是寺庙排列中颇为罕见的布局。文殊殿和地藏殿东西对峙,面宽五间,单檐悬山式,前檐设廊柱一列,柱上斗栱与殿内梁架皆为明代规制。三宝殿单檐歇山式,宽五间,深四间,内塑三世佛,安详端庄。四周墙壁有清代所绘各种佛像十重之多。寺内主殿为弥陀殿,是崇福寺文物精华所在,建于金皇统三年(1143),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歇山顶,建于高台之上,雄伟壮观。殿顶鸱吻兽脊饰完好无损。殿内采取减柱和移柱法,突出佛坛和礼佛的空间,为建筑史上大胆创制。殿前檐柱之间金代门窗隔扇的棂花图案,为国内现存此类最完整的金代作品,纹样达十五种之多,风格古雅,精致秀丽,刀法洗炼,工艺甚佳。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分布着高大的塑像,弥陀佛居中,左为观音,右为大势至,皆结跏趺坐,高达8米有余,像下有束腰式须弥座,身后为火焰形背光,色泽优雅。前有胁侍、护法金刚等像,均为金代原作。殿内四壁满绘以佛、菩萨及千手千眼观音像等壁画,画幅高达5米,线条有力,技法纯熟,设色以红绿蓝三色为主,妍丽庄重,是一组承袭晚唐画风的金代佳作。寺内最后一座殿堂为金建观音殿,五间九脊顶,前檐三间辟门,斗栱规整,梁架简练,殿内前槽柱全部减去,增大空间,以利礼佛活动。梁架中使用人字梁大叉手,是我国古建筑中年代较早的实例。殿内长及三间的宽广佛台上,有明代塑造的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

☚ 朔州汉墓群   峙峪古遗址 ☛
崇福寺

崇福寺

唐以后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麦积区街子镇。坐落在镇南改龙山腰。传原大殿梁上有“唐弘道建”的记载,圣母宫殿基出土龙吻上有“崇祯六年(1633 年)九月翻修”的刻记。城隍庙纪信祠内,现存清乾隆四十三年(1777 年)街子崇福寺碑、嘉庆十六年(1811 年)重修崇福寺碑。建筑包括大雄宝殿、杏林观、老母宫、玉皇宫、圣母宫、城隍庙、武圣祠、杜甫祠等部分。城隍庙在改龙山前沿,庙内现有明、清重修庙记碑 6 通。改龙山下杜甫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为小式土木结构五檩抬梁造双出檐二层阁楼。其一楼次间壁嵌清乾隆三十七年建杜甫祠堂记事碑,祠北有小式土木结构五檩抬梁造前出廊悬山顶武圣洞。

☚ 槐花寺   瑞莲寺 ☛
000023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