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崇政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崇政殿chóngzhèngdiàn〖名词〗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沈阳清故宫早期建筑之一。后金天聪十年(1635)定名。建在一座方型月台上,为一座面阔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围绕,栏板上雕有麒麟、狮子及梅、莲等动物和花卉纹饰,山墙顶端及正脊上还镶嵌着五彩琉璃赶珠龙,两端饰虬吻。其廊柱、殿柱或方或圆皆髹以朱红色。两檐柱间用一条雕工精美的整龙连接,将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插入殿中,增强了皇宫殿宇的神秘气氛。殿内顶棚为“彻上明造”不饰天花,殿堂正中建有凸字型堂陛,殿内四根金柱则为沥粉贴金的金龙蟠柱,殿前台基上还安设有日晷和嘉量。此殿为宫中正殿,又距皇太极寝宫最近,为清初皇帝常朝之所,亦在此召见文武大臣、各少数民族首领及外国使臣。 崇政殿 崇政殿 崇政殿清盛京皇宫中的正殿。俗称“金銮殿”。约建成于后金天聪六年 (1632) 以前。崇德元年(1636) 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南面是大清门,两者之间 “南北袤八十五丈三尺,东西广三十二丈二尺” (载于康熙二十三年修《盛京通志》),北面依次是凤凰楼、清宁宫。崇政殿前东西两侧还建有飞龙、翔凤二阁。环绕此殿周围的石栏杆上雕有麒麟、狮子及梅、葵、莲等纹饰。殿顶有五彩琉璃赶珠龙,两端是“虬吻”。方形的廊柱和圆形的殿柱皆髹以朱红色。殿堂正中为木结构的凸字形堂陛,四根殿柱是沥粉贴金的金龙蟠柱。殿内设有宝座和贴金扇面雕龙大屏风等。殿外有一对石狮子分布左右,乾隆年间换置为日晷、嘉量,石狮移至大政殿前两侧。崇德元年 (1636),皇太极在崇政殿举行称帝大典,加 “宽温仁圣皇帝”尊号,改后金国号为清 。除举行重大庆典外,日常政务如召见外国使臣、封赏文武官员及少数族首领等活动也在此殿进行。又,北宋东京皇城及南宋临安皇城中的大庆殿亦均称崇政殿,见“大庆殿” 条。 ☚ 大清门 清宁宫 ☛ 崇政殿 崇政殿位于故宫中路前院正中,是故宫的正殿,俗称“金銮殿”。建于清太宗天聪六年(1632)以前。崇德元年(1636)改名为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前后出廊建筑。前后有石栏杆围绕,山墙顶端和正脊上镶嵌五彩琉璃赶珠龙,两端有虬吻。殿身、廊柱为方形,殿柱为圆形,两柱之间用雕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增强了帝王气氛,美化了建筑,构思巧妙。殿堂正中,有一座“凸”形堂陛,堂陛前两根蟠龙金柱之间,设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前为宝座。殿前有宽敞的丹墀,东角置日晷,西角设嘉量。清太宗皇太极在此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天聪十年(1636)四月,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的大典,即在此举行。顺治元年(1644)迁都北京后,清帝东巡时,均在此殿临朝听政。 ☚ 沈阳故宫 文溯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