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崂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崂山中国道教名山、游览避暑胜地。位于山东半岛中南部,北接即墨市,东南濒临黄海,在青岛市东北30km处。古称劳山、鳌山等,长约30km,宽约10~20km,景区面积约400km2。主峰崂顶(巨峰),海拔1132.7m。公元前219年(秦嬴政二十八年),秦始皇曾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从崂山的徐福岛入海,采长生不老药。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幸不其山,视神人于交门宫。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敕许王旻进崂山炼仙药,改崂山名为“辅唐山”。秦皇汉武曾先后登临崂山游览。历史上崂山是道教胜地,盛时有9宫8观72庵。崂山著名景区有20余处,主要有:太清宫,又称下清宫:位于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创建于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历代有复扩建,现存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3院,共有殿宇房舍155间。盛时道众100多人,存道经500余卷。上清宫又称上宫:位于崂山东南部,建于宋初,明清两代以及1965年重修,有前后2处庭院及偏院,殿宇房舍28间,占地面积1000m2。崂山有“神水泉”、“关岳祠”、“太清水月”等12景。崂山山脊形成花岗岩峰林地貌,有200多根石柱形似罗汉、道士丛立其中。《聊斋志异》对崂山景物有生动描写。太清宫东道旁有一巨石,高3.3m,上刻“波海参天”4字,下有小字“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 崂山分布于延安与甘泉县之间,为北西走向的梁状低中山岭,海拔1000~1400米。主峰大墩梁 (1464米)。山岭上为黄土覆盖,河谷中出露有侏罗系砂页岩,产煤炭。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瓦窑堡途中的“崂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崂山 崂山崂山因僻处海隅,山陡林密,景色奇丽而不易登临,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海上第一仙山”。 ☚ 崂山国家森林公园 崂山华严寺 ☛ 崂山 101 崂山在青岛市东部,濒临黄海,誉为“海上名山第一”。方圆约300公里,山体为灰黑色花岗岩,最高点巨峰,海拔1133米,俗称崂顶。遍布各种景观岩石,构成壮丽多姿的岩石风光,宋、元以来,兴建寺观,成为道教名山。现存上清宫、下清宫、太平宫,青砖瓦舍,具道家色彩。崂山十二景,景景入胜。白沙河流经岩壑峡谷,形成“九水风光”。崂山花岗岩,坚固美观。天然矿泉水,甘美爽口,素来享誉中外。 ☚ 泰山 胶东半岛海滨 ☛ 崂山位于山东青岛市东。中国名山之一。周围约200公里,奇岩怪石,随处可见,海山相连,气象万千。著名风景有南、北九水,其中以龙潭瀑、潮音瀑、靛缸湾尤为壮观。古迹有华严寺、太清寺和白云洞等。山上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宜人,为避暑、游览胜地。 崂山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绵亘于崂山县境内。海拔1133米,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山岚水色,灵秀清幽。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中有《崂山道士》,更增加了神奇。崂山峰岩壁立、竹木繁茂、清泉流转,以狮子峰、老僧峰、骆驼头、梳洗台、锦屏岩、飞来石等名胜最著。崂山为道教名山,现存有上下清宫、华严寺、太平宫、华楼宫等古典建筑。道士丘处机、刘志坚、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道。崂山还以优质矿泉水驰名中外。 ☚ 泰山 孔庙 ☛ 崂山 崂山县名。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濒黄海。县境原属即墨、青岛,1961年以境内的崂山命名设县,属青岛市。工副业在生产构成中占比重较大。石料资源丰富,其中的花岗石曾被选用于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建筑材料。另外,绿石、水晶石、崂山奶山羊、城阳青大白菜、矿泉水也均为国内闻名的珍贵特产。名胜古迹有著名旅游风景区崂山,以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原始社会遗址等。 ☚ 晏谟 胶东 ☛ 崂山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汉代名不其山,唐代名辅唐山,元代名鳌山,南北朝始称崂山,清代正式沿用。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绵亘于崂山县境内,面积386平方公里。成山于太古代,山体为灰黑色花岗岩,山势东峻西坦。主峰名巨峰,俗称崂顶,居崂山中部,海拔1133米。崂山从海滨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峥嵘磅礴,群峰嵯峨,海山相连,水气岚光,变幻无穷,其雄奇壮阔,灵秀幽清的自然景色,为内地名山所不及。《齐记》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自古称“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历代文人高僧乃至帝王,都曾在此留下游踪。据史书记载,秦皇汉武为寻求仙药,曾先后登临此山,唐玄宗也派王旻、李华周进山炼药,并将崂山易名辅唐山。文徵明、顾炎武、王渔洋、高凤翰、康有为等明清文士亦慕名而至。多有吟咏题刻。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香玉》、《崂山道士》等篇,对崂山景物有生动描写。崂山多清泉、古洞、危岩、怪石,有狮子峰、老僧峰、骆驼头、梳洗台。锦屏岩、翠屏岩、碧落岩、飞来石、明霞洞、犹龙洞、神泉水等胜迹。源出巨峰之阴的白沙河成九曲连环,形成幽深清邃的九水风光,其中龙潭瀑、潮音瀑、靛缸湾尤为壮观。宋元以来,崂山寺观次第兴建,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遂成道教名山。现存上清宫、下清宫、太平宫、华楼宫等,皆石壁瓦舍,简朴无华,具有道家渊冲恬淡的色彩。道士邱处机、刘志坚、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道。崂山花岗石坚固美丽,适于建筑;矿泉水质优良,驰名中外。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多凉风,苏轼诗谓“快意雄风海山来”,实为避暑、游览之胜地。 ☚ 振玉 崂顶 ☛ 崂山lao shanLaoshan Mountain,in Shandong Province 崂山Laoshan Mounta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