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岳飞《小重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岳飞《小重山》

《小重山》·岳飞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四大名将之一。他一生坚持抗金北伐,反对妥协投降。绍兴八年,和约订立后,朝廷欣喜异常,大赦天下,论功行赏,提升岳飞开府仪同三司。岳飞拒绝接受,并再次上书论和议之非。由于岳飞与宋高宗、秦桧一伙妥协投降派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此他在受朝廷利用的同时也常遭到忌恨和排斥,忧患感、孤独感和失落感时常萦绕在心头。这首《小重山》词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

上片追写自己“昨夜”不得成寐的情形。“千里梦”,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梦中征战四方,驰聘千里,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梦中越过千山万水,回到千里以外的老家——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或者说,梦中兼有这两方面的内容。“人悄悄”两句,借景传情,十分强烈地渲染出词人的孤独感和悲凉感。

下片直接抒发“知音少”的悲怆情怀。换头“白首为功名”,明确表露自己为了建收复失土之功,垂“精忠报国”之名,不惜出生入死。“功名”一词,今人常把它与“追名逐利”联系起来,成了个贬义词,而在古人眼里,“为功名”正是儒家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之体现。“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深深地慨叹收复中原的宏志大愿至今仍为泡影,朝思暮想的故乡也欲归不得。“松竹”经冬不凋,生命力极强,岳飞却说家乡的松竹已经衰老,这就从侧面表现词人对故乡的苦苦思念和在南方度日如年的焦灼心情。以下三句一意贯注,化用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淋漓尽致地倾吐了自己不被当路者理解、信用的恚怨心声。


古代诗歌之岳飞《小重山》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岳飞《小重山》

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1。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2。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3。欲将心事付瑶琴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5

【注释】

1.蛩(音qiong):蟋蟀。

2.月胧明:月光微明。元稹《嘉陵驿》诗“野花撩乱月胧明。”

3.旧山:指故乡。当时作者的故乡河南被金兵所占领,不能回归,故下文说“阻归程”。

4.瑶琴:琴的美称。

5.“知音”二句:用钟子期为伯牙知音典故,慨叹自己的壮怀无人理解。《吕氏春秋·本味》载: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从琴音里能听得出他心里所想的是高山,还是流水。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今译



昨夜的蟋蟀

不断地唱鸣,

惊醒了——

我那驰骋千里的

梦境,

时候正是三更,

披衣而起,独自

绕着石阶而行。

四周静悄悄,

只有窗外的月光

惨淡微明。



我的一生

都献给了

事业功名。

家乡的松竹

已老了,

我却难以实现

走向故乡的

路程。

我想把我的心事

寄托在琴声,

然而,知音少,

即使弦断,又有

谁听?

唐宋词之《岳飞《小重山》》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岳飞《小重山》

岳飞《小重山》岳 飞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花鸟图(之一) 【清】 宋光宝 广东省博物馆藏

注释 ①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②千里梦:梦中回到千里之外的中原。③已三更(gēng):指已经过了三更更鼓。三更时间约是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④胧:月微明。⑤白首:犹白发,此处指竭尽心力。⑥旧山:指丢失的旧河山。老:久等。归程:回到家乡。⑦瑶琴:玉装饰的琴。

鉴赏 北宋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国都汴京,宋徽宗与宋钦宗被掳,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渡于临安重建宋朝,是为南宋。绍兴九年(1139),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与金朝达成和议,本词当作于和议达成之后。“《话腴》曰:武穆(即岳飞)收复河南罢兵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暂图安而解倒悬,犹之可也。欲远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故作《小重山》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指主和议者。”(清沈雄《古今词话》上卷)岳飞自靖康元年加入抗金行列,到绍兴九年,已是十四年之久。南宋朝廷执行对金主和的路线,使得主张积极抗金的岳飞遭受极大打击,内心极其痛苦,本词乃是他对此种复杂心绪的婉曲表达。

上阕写作者夜晚心绪沉重难以入眠,独自月下徘徊思索;下阕写作者立志收复旧河山却遇到阻拦,其用心难以为人所理解。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不停地鸣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鸣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三更的更鼓已经过去了,千里中原故土沦陷的悲伤之情却时时刻刻纠缠着他,作者愁绪繁重,感到前路漫漫而看不到方向。静静的夜里,独自行走,月明清辉,凄迷切切,作者心事沉重而难以释怀,愁绪纷繁而难以决断。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洁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如此的苦闷和萦绕的心绪究竟因何缘故呢?下阕便婉曲地透露出作者的心事。“白首为功名”,作者竭尽心力,几操心成白发,都只是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复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怀。然而,丢失的旧河山的松竹已经等待宋军很久了,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转战努力,便是为了某一天的“归程”,而到头来却得到一个宋金和议的结局。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壮志难酬,忧愤难平。宋朝皇帝赵构与秦桧力图议和偏安,不迎回徽、钦二帝,国家遭受未有之变局,屈辱至此,大丈夫处当下之艰难,让人何以入眠?“欲将心事付瑶琴”,无奈弦断知音少,此处用春秋时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懑和无处言说的沉痛。

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詹安泰《词学讲义》),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岳帅之良苦用心也。(张伟特)

链接 南宋浙派琴家的创始人——郭沔。郭沔(约1190-1260),字楚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是南宋著名的古琴家,浙派的创始人。他曾收集、整理了许多古代的琴谱以及民间流传的琴曲,并直接、间接培养了刘志方、杨缵、徐天民、毛敏仲等知名的古琴家,影响深远。南宋末年,元兵侵入浙江,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远望九嶷山被潇湘之云所遮蔽,遂生满眼风雨、国家将亡的感慨,作《潇湘水云》《泛沧浪》等琴曲,以抒发内心对亡宋的眷恋之情,通过琴曲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些作品都成为中国古琴艺术宝库中的经典曲目。

南宋著名古琴家毛敏仲。毛敏仲,名逊,三衢(今浙江衢州)人。自幼好琴,研习“江西谱”,转而弹奏郭沔的传谱。曾与南宋时期的另一位著名琴家徐天民同为司农卿杨缵的门客,朝夕研讨琴理,整理增删琴曲,编订了《紫霞洞琴谱》。谱中共计收录曲操468首,惜今已佚。毛敏仲自己也创作了不少琴曲,代表作有:《樵歌》《渔歌》《山居吟》《列子御风》《禹会涂山》《庄周梦蝶》《幽人折桂》《佩兰》等。

南宋著名古琴家徐天民。徐天民,名宇,号雪江、瓢翁。浙江严陵(今桐庐县)人。初从刘志方学著名琴家郭沔的传谱,后与另一位著名的古琴家毛敏仲同为司农卿杨缵的门客。他们在一起共同研讨琴艺,整理、增删琴曲,并据郭沔所藏的“阁谱”(即御用的琴谱)别撰《紫霞洞琴谱》十三卷,收录曲操468首,是中国古代收录最丰富的一部大型谱集,可惜今已不传。徐天民的作品《泽畔吟》见收于《神奇秘谱》。自此之后,以徐天民和毛敏仲的“浙谱”逐渐取代了风靡一时的“江西谱”,形成影响深远的“浙派”。徐天民的传人颇多,其知名者有:元代著名琴家袁桷、金汝砺;徐氏祖孙四代中先后涌现出了徐秋山、徐晓山、徐和仲等著名的古琴大家,尤其是徐天民的曾孙徐和仲,在明初洪武年间的影响很大,弟子众多,被后人推崇为“徐门正传”。

宋代传送御前公文最快的邮递标志牌符——金字牌。金字牌应称金字牌急脚递或金字牌递,规定日行五百里。神宗时始置,牌长尺余,朱漆,金字刻写“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八字,就是警戒铺兵此专递送皇帝的急件,只能用快马接力传送,公文不得入递铺停留,有违滞或延期者,要处以重罚。所以传送时,“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馀里”。但由于当时各地的交通条件等种种原因,这规定的速度常常是达不到的。如宋孝宗时,王炎奏言:“行在至襄阳府三千一百里,合行六日二时,稽十日方至;荆南二千六百四十里,合行五日三时,稽九日方至,馀类此,不可悉陈”(《宋会要辑稿《方域十一》)。李心传说,金字牌递“自行在至成都,率十八日而至,盖日行四百馀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九),这可能已是最快的速度。北宋末,由于金兵时在路上拦截,一度改用黄漆朱字牌。南宋初,复用朱漆金字牌。皇帝每每要通过金字牌递指挥前线军事,束缚将帅的行动,所以军情紧急时,金字牌递送御前急件的数量猛增,这实为荒唐的取败之道。高宗迫令岳飞班师回朝,就连用十二道金字牌递发班师诏。


唐宋词之岳飞《小重山》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岳飞《小重山》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1。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知音少,弦断有谁听5?



【释】

1.蛩(音qiong):蟋蟀。

2.月胧明:月光微明。元稹《嘉陵驿》 诗 “野花撩乱月胧明。”

3.旧山:指故乡。当时作者的故乡河南被金兵所占领,不能回归,故下文说“阻归程”。

4. 瑶琴: 琴的美称。

5.“知音”二句:用钟子期为伯牙知音典故,慨叹自己的壮怀无人理解。《吕氏春秋·本味》载: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从琴音里能听得出他心里所想的是高山,还是流水。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译】

昨夜的蟋蟀

不断地唱鸣,

惊醒了——

我那驰骋千里的

梦境,

时候正是三更,

披衣而起,独自

绕着石阶而行。

四周静悄悄,

只有窗外的月光

惨淡微明。



我的一生

都献给了

事业功名。

家乡的松竹

已老了,

我却难以实现

走向故乡的路程。

我想把我的心事

寄托在琴声,

然而,知音少,

即使弦断,又有

谁听?



【评】

岳飞之《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妇孺皆知的传世名作,其慷慨激昂,“气欲凌云,声可裂石”(唐圭璋语)。这首《小重山》则在豪放慷慨中,又颇增几多深沉、几分凝重,“展示出一代英雄的悲剧命运与被压抑的心态”(王兆鹏语)。如清人王奕清所感受:“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历代诗余卷》《词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