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岑嘉州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岑嘉州集 岑嘉州集诗文别集。唐岑参作。岑参官至嘉州刺史,故名。原集八卷,已佚。今有《四部丛刊》 (初次印本)影印明正德沈恩蜀中刻本四卷; 《四部丛刊》(二次印本)影印明正德熊相济南刻本七卷,明正德嘉州谢元良刻本八卷;别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岑嘉州集》,均为二卷;明杨一统辑《岑参集》一卷。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五卷,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 杜工部集 元次山集 ☛ 岑嘉州集 岑嘉州集诗别集。八卷。唐岑参撰。岑参去世后,其嗣子佐公出所存遗文,由杜确“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宋人著录则多云十卷。此十卷与八卷本,久已不见。今所传另有八卷本和七卷本两个系统。最早本子为杨绍和《楹书隅录》中的四卷。此四卷为宋刊八卷残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其次序杂乱,并非杜确所说的“区分类聚”,可见宋人所刊八卷本已非杜确所次之原貌。陆游曾“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跋岑嘉州诗集》,见《渭南文集》),说明宋刊岑诗尚有遗逸。明抄八卷本之前四卷与宋椠残本接近,盖以残本为底本,又参校他本,略作变更。此完整抄本可令人了解宋刊八卷的大致原貌。源于此抄本的明铜活字本八卷,依诗体编次;周叔弢以此与海源阁藏四卷残宋本对勘,发现“宋本序次与吴氏所抄目录正同”。明代还有不少合刊本,虽卷数不同,但细细勘比,亦属八卷本系统,其中以张逊业《十二家唐诗》本为代表。后来杨一统刊《唐十二家诗》、郑能刊《唐十二家诗》、许自昌《前唐十二家诗》皆源于张刻,故其中所收《岑参集》,虽一卷、二卷、八卷不等,而实少有异处。《全唐诗》基本上也按此系统分为四卷,同时也参校了较多的异本和《文苑英华》、《唐诗纪事》等诗文总集,注出异文,收诗较为广泛。而《四部丛刊》影印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熊相济南刊本,则别属七卷本系统。此七卷本极可能有宋元旧本为依据,因《季沧苇书目·宋元杂版书》及朱学勤《别刻结一庐书目》皆录有宋板七卷本。与八卷本相比,无论分卷序次和文字,差异都很大。熊氏刊刻之同年,沈恩将其所见之七卷分体残阙本“缩之为四卷,总若干万言”,“参订而翻刻之”,此即为《四部丛刊初编》所影印者。更为巧合的是,也在正德十五年,谢元良在嘉州以别本进行辑佚,得诗三十五首,以补七卷旧刻本,次为八卷,虽曰八卷,实仍属七卷本系统。1958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岑嘉州集》。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此校注本不按旧本分体编排,而将岑诗系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在此之前,1980年台湾国立编译馆还印行了阮廷瑜的《岑嘉州诗校注》。 ☚ 杜工部集 刘随州集 ☛ 岑嘉州集 诗别集。八卷。唐岑参撰。 岑参,生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卒于唐大历四年(770年)。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少孤贫。好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无成。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及安西节度判官。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十三载,又充北庭节度判官。安史乱起,入朝为右补阙,历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等职。又出为关西节度判官,复入朝为郎官。最后官嘉州刺史。老年依杜鸿渐,客死成都。 《岑嘉州集》卷一至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为七言古诗,卷五至卷七为五言律诗,卷八为七律和七绝。集前有杜确序。 岑参是和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的优秀代表,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中年作品里。在他中年经历两次出塞后,对于征战的生活、边地的风光,有着长期的体察和深刻的认识,因而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火山的酷热,雪海的奇寒,万里黄河,满目白草,千变万化的边塞风光,都被他以奔腾浪漫的热情写入诗中。尤其七言歌行,可谓“迥拔孤秀,出于常情”。如《走马川行》,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昂,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读来令人振奋。又如《白雪歌》,全诗以“雪”字为主干描绘出绝塞的风光,比喻新颖,落笔奇特,画面的设置,色彩的调配,无不独具匠心。结语写惜别之情,无儿女之态,而有不胜依依留恋之思。意在象外,耐人寻味。岑参早期诗歌多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其中写景较多佳篇,往往以清丽见长。晚年作品,为国效劳的壮志虽还有表露,但渐趋消沉,不复有以前的锐气。入蜀以后,隐逸思想亦与其描绘蜀地景物的山水诗的奇壮特色俱增。 岑参以七言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彩的边塞风光。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其诗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陆游曾说:“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 岑参殁后三十年,其子岑佑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至宋,又演变为八卷、七卷、十卷三种刊本。十卷本今不传。现能见的,除明铜活字本八卷外,《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庚辰济南刊本七卷,似由宋刊七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四卷,则似由宋刊八卷本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在参校多种版本基础上,打破原有序次,按时间重加排比,作《岑参集校注》。 《岑嘉州集》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丛刊·集部》、《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宛委别藏》等。 岑嘉州集别集。八卷。唐岑参撰。岑参(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祖籍南阳(今属河南)。曾祖、伯祖、伯父均以文墨致位宰相。年幼丧父,随兄读书。三十岁举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尔后一度回京,四十岁再次从军,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升为伊西、北庭度支副使。回京后,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缺少深刻的社会意义,但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中写景之作多佳篇。如“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高冠谷口招郑鄠》),“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间”(《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郡》),“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缑山西峰草堂作》)等,幽致俊逸,以清丽见长,诗风接近谢朓、吴均和何逊。岑参中年亲历边塞,久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径行”(辛文房《唐才子传》)。诗作题材空前开阔,有抒发为国安边的豪情壮志,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有控诉不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武威送刘单判官》的“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旁,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有歌颂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的,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中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勇往直前的声威和必胜的信念;《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极力写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精神面貌,写得激昂高亢,气势雄壮,给人以鼓舞力量。岑参的边塞诗不只是写军事行动,还别开生面地描绘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北风卷地、黄沙入天的奇异景色,并将它们同军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最有代表性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以雪天送别为题材,描写西北绮丽雪景和边塞风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把风飞雪舞、天寒地冰的塞外风光,写成了梨花竞放、春意盎然的南国美景,给人以蓬勃浓郁、无边春意的感觉。岑参诗歌对边塞的风俗、民情乃至舞蹈、音乐也都有维纱维肖的刻划描写,如《首秋轮台》、《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等,想象丰富,色彩浓烈,气势奔放,呈现出一幅奇特而又壮丽的塞外画卷。此外,岑参诗中还反映了边塞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征戌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逢人京使》、《玉门盖将军歌》),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体现了“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的特色。 岑参晚期诗作中,为国效劳的壮志虽还有所表露,但在无法实现时,往往趋于消沉。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作中,发出了伤时悯乱的感慨,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吕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流露出的也是无可奈何的喟叹之音。 岑参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风格奇峭。从艺术风格的独特鲜明以及所反映生活面的丰富广阔而言,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者。 岑参诗集版本较多。岑参殁后三十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成八卷、七卷、十卷三种刊本。宋刊十卷本今不传。今存清阮元辑《宛委别藏》中所收写本八卷、明正德间熊相刻本七卷,眉端有校文、音释等;同时有沈恩刻本四卷,今均有影印本。别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岑嘉州集》均为二卷;明杨一统辑《岑参集》一卷。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附《岑参年谱》、《岑嘉州诗版本源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岑嘉州集诗别集。唐人岑参(约715—770)撰。八卷。参,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两度出塞,涉足安西、武威、北庭、轮台等边塞地带。官至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参与高适齐名,同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并称“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因从军多年,于边塞生活深有体验,所作善于描写塞上风光与战争景象。其边塞诗豪气横溢,绚丽多采,情辞激越,挥洒自如,有明抄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它以南宋八卷本为底本钞写,但有增补。因钞补粗率,有将他人作品误收者,如《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乃岑羲所作;《送扬子》、《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二诗分别见于《李太白文集》、《高常侍集》。又有《唐五十家诗集》本。另有明正德十五年(1520)熊相济南刻本,七卷。按体分卷,每卷一体,依次为五古、七古、五律、五言长律(末附五七言长短句一首、铭二首)、七律、五绝、七绝。《四部丛刊》影印者即此本。与明钞八卷本多有差异。清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认为“犹是宋元以来相传旧本”。可见,该本颇有渊源,保存旧本原貌, 如阙句处皆以空格表示, 而不直联下句。该七卷本收诗三百九十首及铭二篇。其中亦有误将他人作品为参诗者,如《送郑侍御谪闽中》、《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等。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五卷。前四卷为编年诗,收诗三百二十五首,第五卷为未编年诗及赋、文、铭。收诗五十八首,赋一篇,文一篇,铭二篇。书后附有年谱及岑参集版本源流考。该本删去重复,剔除伪作,并从《文苑英华》中收入岑参赋、文各一,从敦煌唐写本残卷中收入《冀国夫人歌词》七首。校勘审慎,篇目完备,颇显功力。 岑嘉州集 岑嘉州集别集。八卷。唐岑参撰。岑参(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祖籍南阳(今属河南)。曾祖、伯祖、伯父均以文墨致位宰相。年幼丧父,随兄读书。三十岁举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尔后一度回京,四十岁再次从军,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升为伊西、北庭度支副使。回京后,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 ☚ 杜工部集 韦苏州集 ☛ 岑嘉州集 《岑嘉州集》唐代诗别集名。岑参撰。因岑参曾任嘉州刺史,而得名。岑参诗集最早由唐代杜确编辑而成,10卷,今已亡佚了。南宋有8卷本,现存4卷。明代有8卷刻本、7卷刻本等数种本子。今人陈铁民、侯忠义的 《岑参集校注》是目前各种本子中收诗最齐全的本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现在选本有张辉《岑参迦塞诗选》,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 杜工部集 韦苏州集 ☛ 岑嘉州集别集。唐岑参(曾官嘉州刺史)作。原集十卷,已佚。通行有影印明熊相刻本七卷。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本。 《岑嘉州集》cen jia zhou jiA Collection of Cen Jiazhou→岑参 (Cen S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