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青的判官,武某是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浪漫奇妙的想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真实描写:“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有大笔挥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有细节勾勒: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诗中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如“胡天八月即飞雪”之“即”,“忽如一夜春风来”之“忽如”,惟妙惟肖地写出中原人初见北方雪景的惊喜好奇。“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写作者目送远行的人越走越远,直到转了弯看不见了,眼前只剩下雪上的马蹄印,表现了雪中行人依依不舍的真挚情意。这首诗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配合,形成起伏的节奏和鲜明独特的意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诗歌之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4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5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6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7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8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9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0



【注释】

1.武判官:是作者在西北幕府的同僚,生平事迹不详。判官:是唐代节度使幕府的僚属,为掌书记,即负责处理政务和公文的文书。

2.卷地:形容风势迅猛,飞沙走石,卷地而来。白草:西北边疆生长的一种野草,秋季干枯变白色。《汉书·西域传》:“鄯善国(今新疆鄯善县)多白草。”颜师古注:“白草,草之白,似莠而细,无芒,其熟时正白色。”

3.忽如:就如。杜甫《峡中览物》:“巫峡忽如瞻华岳,蜀山犹似见黄河。”用法相同。

4.散入:飘入。珠帘:用珠子穿缀的帘子。罗幕:绫罗做的帷幕。“珠帘”、“罗幕”表明居室华贵。狐裘:狐皮作的袍子。锦衾(音qin):锦缎被褥。

5.角弓:用兽角装饰的一种硬弓,不得控:控制不住。是说手冻得失控,拉不开弓弦。都护:为都护府长官,是唐代镇守边疆的大臣。当时设安西、安北、北庭、单于、安东、安南等六个都护府,每府置大都护一人。这里的“将军”、“都护”都是泛指。铁衣:铠甲。著:同“着”,穿。

6.瀚海:大沙漠。《名义考》:“皆沙碛,若大风,则行者人马相失,夷人呼为瀚海。”阑干:纵横貌。愁云:阴云晦暗,使人愁闷,所以叫“愁云”。惨淡:阴沉暗淡。凝:凝滞、冻结。

7.中军:古代军队编制分为左、中、右三军,中军为主帅驻地,这里指主帅的营帐。饮归客:指为武判官饯行。羌笛:古代羌族吹的管声乐器。

8.辕门:古代行军安营,周围以军车围绕,用两车辕相向对立为门,叫辕门,即军营的大门。掣:扯动、牵拉。冻不翻:是说旗被雪凝冰冻,风吹而不能飘动。

9.轮台:为汉、唐两代驻军之地,唐代属北庭都护府所辖。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北庭都护府治所在金满县(今吉木萨尔县北),但都护也常驻守轮台。天山:东西横贯今新疆中部,西端伸入苏联中亚细亚,全长2500公里。

10.山回路转:指山路曲折。回、转都是曲折拐弯的意思。马行处:指马蹄印。

今译



狂风席卷着大漠北塞,

吹折坚韧的白草,倒落如踩。

北疆的八月,

就有大雪将天地铺盖。

好似突然一夜之间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飘飘而落,

打湿了帘珠,结冰在帷幕绮罗。

狐皮裘再不觉暖和,

锦缎被褥也觉单薄。

将军的兽角硬弓也冻得拉不开,

都护的铠甲铁衣难穿著。

浩瀚的沙漠处处纵横

百丈巨冰,

惨淡的愁云凝滞

仿佛压低了天空。

中军帅中摆下酒筵,

为武判官归京送行,

胡琴、琵琶伴着羌笛,

起舞和鸣。



纷纷扬扬的暮雪

飘落在军营辕门,

寒风狂舞着红旗,

红旗被冻挺凝结

成为一抹静止的红云。

山回路转,再也见不到

远行的人,

雪地上空留下一排,

马儿行走的蹄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 释

①白草:西北地区一种野草,干枯时成白色,故名。

②将军、都护:均是当时唐王朝驻军的将领。角弓:以兽角为饰的硬弓。铁衣:征衣,铠甲。

③瀚海: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

④中军:原指主帅所率领的军队,这里指主帅所居的营帐。

⑤辕门:军营的大门,用车辕支成。

⑥掣:牵动。

·导读入境

北风呼啸,漫卷大地。坚韧的白草都被折断。然而这是八月的时令啊! 内地正是金风玉露的秋天。可是塞外已是大雪飘洒、覆盖原野,天地共一色的银白世界了。正像中原一带的春日,一夜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都盛开怒放了。玉树琼花,何等美妙! 何等奇丽! 然而这毕竟不是梨花,而是雪花。

片片雪花穿帘入室,浸湿了罗幕,很快又结冻了,一层又一层。室内冷极了。狐裘也不温暖,锦衾更显得十分单薄。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着身。

外面呢! 俯视大地,浩瀚的沙海是一派冰雪的世界;仰望天空,万里愁云,浓重而稠密。

此时中军帐内正在置酒奏乐为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奏着动情的乐曲。暮色里辕门外依然大雪纷纷。一面因冰冻,任狂风吹打而岿然不动的红旗,挺立眼前,多么鲜艳! 送行到轮台东门外,友人骑马离去。但见铺满大雪的天山路,峰回路转。不多久,友人就看不见了,只见留在雪地上的马蹄痕迹……。

·赏 析

奇情妙思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诗人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通过大笔挥洒、细节描写,生动写真,浪漫奇想,把边塞的瑰丽风光、特定的军旅生活,写得淋漓尽致,生机勃勃。诗的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全诗结构严谨,线索清楚。共十八句分为三段。前八句主要写雪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是过渡,由写景转到写送别。后八句叙写别情。写雪景,景中有别情;写别情,情中有雪景。这样交错写来使二者融合为一。诗人通过这种特殊环境的描写,更衬托了送别之情的真挚。

用词准确、精当。“卷”、“折”、“散”、“湿”、“愁”、“凝”、“掣”,用得都极为精巧,形象,传神,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瑰丽,比喻壮美,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卓越才华,也是由于他对边塞生活十分熟悉,并有深刻独到体味的结果。

·思考题

1.本诗写“八月的大雪”,在他的另一首诗中写“九月的大风”也很有特色,找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诗中以边塞雪景衬托送别之情,在情与景关系上还会使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