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qǐ❶何必,不必。张九龄《叙怀》: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贫贱。杜牧《早雁》: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❷岂非,难道不是。杜甫《楠树》: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源泉岂天意。孟浩然《入峡寄弟》: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岂qǐ❶表反问的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哪里。但在唐诗中,有时相当于岂必、何必。张九龄《叙怀》诗:“志合~兄弟,道行无贫贱。”意思是志合即是知己,何必一定要是兄弟。李白《秋日炼药院》诗:“时来极天人,道在~吟叹。”“岂吟叹”即“何必吟叹”。杜牧《早雁》诗:“须知胡骑纷纷在,~逐春风一一回。”“逐”义同“随”。意思是北方战乱未平,早雁不必归来。
❷岂非、岂不。孟浩然《入峡寄弟》诗:“吾昔与汝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顾垂堂言。”垂堂言指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屋檐下)的谚语。岂顾是岂不顾。杜甫《楠树》诗:“榦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天意。”这是说岂非天意。杜甫《八哀诗》:“争名古~然?键捷欻不闭。”上句意思是争名之事自古而然。杜甫《病橘》诗:“剖之尽蠹虫,采掇爽其宜。纷然不适口,~只存其皮。”杜甫《咏怀》诗:“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弃此物。”此物即上句所说的筐篚,指皇帝群赐给臣的币帛。意思是如果群臣不为邦国效力,君主岂非虚掷此物吗?上述各例中的“岂”如果解释为“难道”,则意义完全相反,与上下文不相承接了。
❸转折之词,却。南戏《小孙屠》第十三出《夜行船》:“百岁夫妻重会面,由天付~非人与。”可与岂为互文,可,犹却也,却犹岂也,“岂”为表转折之词,“岂非人与”即“却非人与”。参见510、344页“却❽”“可❶”。 岂 岂(一)qǐ ❶难道。《陈风·衡门》二章:“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其,语助词,无义。河,黄河。鲂,fáng,鱼名,产于江河湖泊,黄河之鲂最为肥美。郑《笺》:“此言何必河之鲂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小雅·巷伯》四章:“岂不尔受,既其女迁。”毛《传》:“迁,去也。”郑《笺》:“迁之言讪也。王仓卒岂得不受女言乎? 已则亦将复讪诽女。”王安石《新经毛诗义》:“岂不尔受,既其女迁者,上好谮则固将受汝。然好谮不已,则遇谮之祸,既迁尔及汝矣。”王先谦《集疏》:“言仓卒间岂不受尔之谮言而憎恶他人,既而知女言不诚,亦将迁憎恶他人之心,转而憎恶女矣。”《小雅·頍弁》一章:“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异人,异姓不亲近之人。”郑《笺》:“岂有异人疏远者乎?”朱熹《集传》:“匪他,非他人也。岂伊异人乎?乃兄弟而匪他也。” (二)kǎi 通“恺”,乐。《小雅·蓼萧》三章:“宜兄宜弟,令德寿岂。”毛《传》:“岂,乐。为兄亦宜,为弟亦宜。”王先谦《集疏》:“君子之为人,于同姓兄弟诸侯无不咸宜,故令德远闻而有寿乐之福也。” ☚ 岁 岂无 ☛ 岂读音q·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祛狶切,上,尾韵。 ❶难道;用于疑问或反诘句。 ❷岂止。 上一条: 起 下一条: 豈
岂读音k·ai(ˇ),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苦亥切,上,海韵。 ❶快乐,通“恺”。 上一条: 凱 下一条: 豈 岂豈ㄑㄧˇqǐ二1951助用于动词前面表示疑问。闽语。广东潮州〖 〗。伊~知你来北京他知道你来北京吗‖你~有时间甲我𠱀你有时间跟我谈吗?   岂qi❶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成语:“岂有此理”。《庄子·盗跖》:“子之道~足贵邪?”(足贵:足够可贵。邪:语气词。)《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可再乎。”(再:两次。) ❷表示猜测,相当于“是否”。《庄子·外物》:“君~有斗升之水活我哉?”(活我:救活我。活:使……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之乎?” 岂〈隐〉清末以来丝经业指少。 岂豈qǐ❶表示反问,相当于“哪(nǎ)”“怎么” △ ~有此理。 ❷姓。 【注意】下边不要写成“巳”或“已”。 岂豈怎么;难道。表示反问:~止︱~不︱~非︱~有此理。 岂qǐ❶ 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难道”、“怎么”:岂敢│岂有此理│岂非天意。 ❷ 姓。 岂qǐ❶ 表示疑问或反诘,当“难道”讲。《诗经·王风·大车》:“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岂不”意即“难道不”。 《汉书·贾谊传》:“偭𫋇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龙自绝于𫋇獭,况从虾与蛭螾也。”𫋇獭是传说中为害鱼类的水中动物。 此句是说龙连𫋇獭都不屑于同流,何况跟随虾、蛭螾之类微不足道的小虫子而游呢? 《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王逸注:“言时人无能知臧否,观众草尚不能别其香臭,岂当知玉之美恶乎?”辨别玉好坏要难于辨别草木的香臭。因此此句是说连草木的香臭的都不能辨别,又怎么能区分玉的优劣? 《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 ❷犹“觊”,希望。《七谏·沈江》:“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岂,一作觊。王逸注:“己欲尽忠直之节,终不能成其功也。”意即希望尽忠直之节,却不能成功。 岂qi岂但 岂非 岂敢 岂可 岂能 岂止 岂其然乎1 岂有此理岂有他哉2 岂qǐ副词,难道,表示反问: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能人人有的? (三·69)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人力能可保常的? (十三·270)
岂qǐ岂qǐ旧时丝经业谓少。《切口·丝经业》:“岂: 少也。” 岂qǐ〖副词〗 用在句首或句中,加强反诘语气。有时同表示范围的副词“惟”、“徒”等连用。可译为“难道”、“怎么”、“哪里”等(143)。《宫之奇谏假道》: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寺人披见文公》: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要走的人多着呢,怎么只是我这么一个受过宫刑的小臣呢?《吕相绝秦》: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就可以按照您的意思把诸侯安定下来,要他们撤退,哪里还敢寻求战乱呢?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或许”、“恐怕”、“莫非”等(4)。《管晏列传》:岂管仲之谓乎! ——这恐怕说的是管仲吧! 《滑稽列传》:王曰:“笑岂有说乎?”——威王说:“先生的笑难道有什么可说的吗? 《方山子传》: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这莫非是古代方山冠的遗制的法式吧? 岂豈kǎi同“恺”。和乐,快乐。《诗经·小雅·蓼萧》:“宜兄宜弟,令德寿~。”(令:善。) 另见471页qǐ。
岂豈qǐ❶ 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哪里”“怎么”等。《唐雎不辱使命》:“虽千里不敢易也,~直五百里哉?”《信陵君窃符救赵》:“我~有所失哉?”柳宗元《捕蛇者说》:“~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❷ 副词。表揣测。可译为“是否”“也许”等。《庄子·外物》:“君~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之乎?” 另见306页kǎi。 岂*豈qiC6F1 副词,表示反问、反诘:~敢/~有此理/~能如此。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管(~叫你高兴) 即(非此~彼) 是 便 了 好(~容易) 当然 自然 准保 表示肯定的口气:就(~不信) 的 耳 尔 啦 咾 呵 呗 哪 啊 嘛嘿 已 者 啰(去~) 嗯(~哪) 表示加强肯定的语气:正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岂 何尝(~不是) 哪里 难道 怎么 坚决肯定的语气:横(横竖;~直;横顺)务 断(~无此理) 绝(绝对;绝然;~无仅有) 顿 反正 左右 表示完全肯定:必(必然) 定(一定;板定) 准(准定;准保;准头;准拟) 已(已定) 表示十分肯定:满(~有把握) ☚ 肯定 不肯定 ☛
表示问 表示问否(知~;可~) 表示问人:谁(~人;阿~) 孰 表示问原因、目的等:何(何以;何为;何用;如何;若何) 干么 干吗干啥 底作 缘底 谁家 胡为 可谓 干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表示问原因:何居 何故 为何 何乃 奈何 表示问程度:多(多么) 何其 胡其 奚其 表示问数量:几(~人;~个) 多少 表示问性质、状态等:咋(~的) 争(~奈) 哪样 为何 什么(为什么)奈何 若何 如何 何似 何以 奚如 若为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为什么老天不怜悯保佑:胡天不吊 表示问方式:咋(~办) 若何 孰何 奈何 如何 怎么办 表示问时间:曷(~归) 几时 何时 何当 早晚 多咱 多怎 多昝 多会儿 什么时候 问哪一天:哪天 何日 阿越 早晚 表示问过去或将来的时间:哪会儿 表示疑问:何(~如) 恶 侯(~不) 安 岂 问哪来的:朅来 ☚ 问处所 发问 ☛
反问 反问反诘 表示反问:哪(~里;~门子) 怎(~么;~不) 胡(~尝;云~) 奚(~必) 何(~必;~不;~止;~尝;~曾;~若乃尔) 岂(~其;~具;~渠;~非;~不;~止;~奈;~遽;~可;~不是;~有此理) 安(~能;~敢) 宁(~当;~渠) 盍(~不) 焉(~哉) 庸(~拒) 乌(~足道哉) 其(~奈我何) 乎(~哉;哉~)讵(~知) 敢(~是) 恶 莫(~非;敢~;将~;~不是) 得(~无;~毋) 吗 呢 也(~哉) 邪 欤 可 号 因 便 宁(~渠;~当) 曷 耶 抑(~岂) 怕(恐怕) 难道 不成 什么(为什么) 你没见过吗:君不见 凭什么不害怕:何恃不恐 怎么到了这种地步:何至于此 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还(这~了得) 呢(你说~)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乐意去做:何乐不为 表示正反两问:是否 果否 是不是 反问自己:自反 反躬自问 反身自问(反过来问提问的人:反问)
另见:提问 别人 解答 ☚ 发问 询问 ☛ 岂豈qǐ助词,表示反词。 (1)哪里, 怎么,如何。如:岂敢,岂有他哉,岂有此理。(2)难道,莫非。如:岂有意乎? 岂 岂qi副词。(一)用于谓语前,表示反诘,相当于“怎么”“难道”等。如:❶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史记·项羽本纪》“岂”句: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难道敢进去吗?) ❷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孟子·滕文公下》“岂”句:陈仲子难道不真正是一个廉洁之士吗?) ❸陛下居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皆左右近习,岂能量敌国之胜负哉? (《资治通鉴·后梁纪·均王贞明四年》“岂”句:陛下起居在深宫之中,跟您一起计议大事的都是左右亲近熟悉的人,怎么能正确测知敌国的胜负呢?) (二)用于谓语前,表示测度性征询,相当于“可”“是不是”等。如: ❹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庄子·外物》“岂”句:您可有一斗半升的水来救活我吗?) ❺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岂”句:这或许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您是不是也有意于此呢?)亟qi 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的频仍,相当于“屡次”“频繁地”“多次”等。如:❶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亟”句:〔姜氏〕喜爱共叔段,想要立他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她。) ❷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左传·成公十六年》“亟”句:我国前代君主频繁地打仗是有原因的。) ❸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柳河东集·封建论》“亟”句:多次驱使成千上万的人服劳役,施行严刑酷法,耗尽了国家资财。)前qian 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施行的时间在前或位置在前,也可表示动作朝着前方进行,相当于“先”“前边”“向前”。如:❶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世说新语·雅量》“前”句:蔡子叔先到,坐得靠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得稍远一点儿。蔡子叔临时起来一下,谢万石就移坐到他的座位上了。) ❷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世说新语·假谲》“前”句:前边有一片大梅林,〔结了〕很多籽实,味道甜酸可以解渴。) ❸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世说新语·言语》“前”句:文举到门口,对小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以后,向前坐下。) ❹延范独拔戟前逐,刺杀之。(《宋史·王延范传》“前”句:王延范独自拔出矛戟向前追赶,杀死了豹。) ☚ 奇 潜 ☛ 岂(韍)qǐ [书] (表示反问): ~ 非白日做梦? Isn't that daydreaming? 另见 see also kǎi。 ◆岂不 Isn't that...? Doesn't that...? Hasn't that...? Won't that...? Would it not ...? Wouldn't it ...?; 岂但 not only; 岂非 Wouldn't it...; Isn't it...; 岂敢 [套] You flatter me. I don't deserve such praise or honour.; 岂能 how could; How is it possible!; 岂有此理 There is no such a rule!; absurd; fantastic; by thunder; How can this be right?; How unreasonable!; Is there such a principle?; Outrageous!; preposterous; This is arrant nonsense indeed!; This is sheer effrontery!; Who ever heard of such a thing? 岂qǐ❶ 岂有此理|岂堪设想|岂有他哉
❷ 罪岂容诛 另见kǎi。
岂kǎi❶ 岂弟君子 另见qǐ。 岂·凯qǐ·kǎi (甲) 繁体为“豈”,小篆是象形字,中间是鼓,上为鼓的装饰物,下为鼓的底座;简化字为形声字,上为形(只剩鼓的装饰物),下为声,“己”jǐ。凯,左边的解释与“岂”同,右边增加的是一个架子。岂本就是鼓,是随军的乐器,胜利了击鼓奏乐,班师回朝,谓之“凯旋”。“凯”作声符,省去右边,写作“岂”。所以生成的形声字有: qǐ 桤(落叶乔木) kǎi 剀(剀切) 铠(铠甲) 恺(乐也) 闿(开门。与“开”同义) 垲(地势高而干燥) ái 皑(皑皑白雪) 相关链接 “皑”以“凯”为声符,发音时丢失声母。
岂豈qǐ(6画)
  【提示】下面是己,不要错写成巳或已。 *岂(豈)qǐ6画 山部 〈书〉 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有此理|~非怪事? 岂豈qǐ小篆以来的会意字。从食器豆上插饰物,本指饮宴,也用食器奏乐,插花饰。会意义同鼓字左旁,不过省支(手拿鼓槌,本动词,敲打奏乐)。《说文》说是得胜回兵奏乐。是凯旋的凯的本字。奏乐叫凯,古代也作恺字。凯组词如:凯歌。因上面是装饰物,不是山水的山字。小篆隶书上面“山”多斜写。古音岂同恺、凯。假借略当“其”字。作助词。常反诘义。如:岂敢|岂有此理|岂有意乎。晋代以来草书豈字形近岂,元代以来楷化作岂,下边或从巳、已。己字音近岂,旁纽双声。现以岂为规范字。以豈为繁体字。 岂豈★繁◎常★常
qǐ豈,形声,从豆,微省声,豆为器皿,常用于庆典、祭祀等活动,本义读kǎi,凯旋的乐曲,是“凱(凯)”的本字。(一说表意,从爪,所从之豆本象鼓形,表示以手击鼓。)又读qǐ,假借为副词,表示反问、疑问、否定等。元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岂”,据草书楷化。 【辨析】 ❶以“岂”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qī:桤∣kǎi:凯、铠、剀、垲、恺∣ái:皑。 ❷“岂(豈)”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凯(凱)、皑(皚)、闿(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