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西通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雍正)山西通志山西地方志。清觉罗石麟等修,储大文(1664—1743)纂。二百三十卷。石麟为正红旗人。监生。历官都御史、山西巡抚。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宜兴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存砚楼集》。修纂者奉旨为《一统志》备采,以其时山西九府十州六十三县地理山川与上下数千年历史人文为内容,参以旧志,另修新志。历时五年,雍正十二年(1734)成书。约五百万字。志分图考(含省、府、州及风景图四十幅)、星野(含天文图十三幅)、沿革、疆域、山川、水利、田赋、风俗、物产、武事、古迹、职官、名宦、人物、艺术、祥异、艺文、杂志等四十门。以详考山西古今地名变迁、巨姓氏族支系和广载典籍书目优于旧志。大文先有《存砚楼集》为考订舆地之力作,故于志山川形势颇得其要领。辨证门以历代地理名著考证阳曲、上党、云朔等上千历史地名的沿革变化。关隘门详列雁门、偏头、壶口、宁武等三千余关堡墩寨。氏族门考其时山西柳、薛、裴、阎、狄、武等四百余巨姓的世系来源及历代迁徙;及以经、史、子、集四类列晋地书籍一千五百余种,均为重要人文史料。有雍正十二年(1735)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嘉庆十六年(1811)校刊本。 (光绪)山西通志山西地方志,清曾国荃(1824—1890)等修,王轩(1823—1887)等纂。一百八十四卷,首一卷。国荃有《(光绪)湖南通志》已著录。轩字霞举,号顾斋,山西洪洞人。同治进士。官刑部主事,尝主晋阳书院。山西清代辖九府十州七厅八十五县。首志修于明成化。中经嘉靖、万历,后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五修。光绪五年曾氏通饬下属府州县修志。同时,组织著名学者王轩、杨笃、杨深秀等三十余人纂修省志。于光绪十八年(1892)成书。约五百万字。分图、谱、考、略、记、录六门。图,一百八十六幅。谱,主记沿革、职官。考,分府州厅县、山川、关梁、古迹。略,记田赋、水利、学校等。记,含荒政、大事、金石等。录分名宦、乡贤、文学、艺术等十二篇。卷末总序。为山西现存卷帙最多、最完整系统的地方志书之一。梁启超亦称是志为全国杰出方志之一。首以大量地图展示山西历代版图及地理山川风貌。沿革则吸取各府州县考订成果汇集而成。山川考主记太行、五台、恒山等十四座名山,黄河、汾河、滹沱河等十二条大河,并旁及上千处山岭川流。人物多录旧志,间有采自下属志书者必注明出处。记有王勃、王翰、王维等历代文人儒士四百余人;天文学家王轩、大画家荆诰等各类专家一百八十余人;另收大量地方官吏、历代进士举人等,堪称山西人物专志。古迹遍列魏都大同等古都;雁门、宁武、偏关等险塞;云岗、晋祠等石窟古刹;金石记以董文灿《辑碑目》和王炜《金石志略》两书参订,考得山西文物一千四百余条。对历代大事件,其如汉文帝受封于代,周勃受封于绛,李渊起兵于太原,姜瓖反清于大同,光绪三、四两年山西大旱等均有记载。有光绪十八(1882)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山西书局补版重印本。 山西通志❶三十二卷。明杨宗气修,周斯盛纂。杨宗气,字钟山,陕西延安卫 (今陕西延安)人。周斯盛,宁州人。嘉靖四十年(1561)以进士任山东提学副使,筑河汾书院,集隽异士肄业其间,月有课,季有试,文教大兴。《山西通志》始修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当时巡抚李侃、胡谧所创,榆次阎朴、宁化潘高续修。稿成,刻未竣,潘高捐馆而辍。八十余年后,杨宗气来任,即命山西督学周斯盛主其事。以成化《山西通志》为底本,参以阎朴、潘高稿本,稍加删润,嘉靖四十三年 (1564)刊印。全书二十门,书前有杨宗气序。此志较成化志卷数扩增约一倍,前者十七卷,略显单调,此志较为宏阔。条目较前多有损益。明正统十四年 (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以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鞑靼、俺答等部不断入扰,明朝在山西的边防军务显得更加重要,此志卷二十七至二十九言武备。嘉靖二年(1523)山西潞城青羊里爆发了陈卿领导的众达五万余人、长达五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书中偶有反映,是极为珍贵的资料。杂志门中,记录了弘治十二年朔州陨石情况,十分详细,为国内外天文学家所重视。此外,杨宗气的序言论及方志的性质、功用和编纂原则,也引起方志学界的重视。此志不足有二:一是删去成化志十七卷中碑目,殊为遗憾;二是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的艺文志,约占通志总卷数的十分之一。该志书的刊行,为明万历以后县志的纂修奠定了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