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山区的经济特点对山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山区产业结构具有多成分、多层次,多种结构的复杂系统,涉及体制、政策、技术、投入等诸多方面。山区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一般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为主。合理调整山区产业结构,促进山区生态经济建设,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❶建立以畜牧业、林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工业、旅游业都是山区的主导产业,从长远来看,工业发展在山区受到地理环境、环境政策、交通状况等多方面的制约,潜力较小。同时,山区属于城市的生态屏障,工业过于发展很容易导致生态破坏,效益不可持续。而山区独有的特点决定了畜牧业、林业可以引导山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给了山区致富的机会。
❷各个山区县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山区的资源禀赋来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避免不适当的开采所导致的资源匮竭,以市场为导向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❸提高劳动者素质。山区开发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山区资源开发中首先应考虑人才投入,立足于全面提高山区人民的整体素质,并把基础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研、开发、推广相结合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科研与市场相互促进的局面。
❹改善管理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而这一调整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和单位。制定政策既要考虑资源优势,更要注重政策倾斜。在山区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信息的缺乏性和条件局限性,政策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如建立山区发展基金,继续放宽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低息无息贷款等。此外,保障体系的协调也非常重要,只有当政策能合理调节各部门的关系和权力分配时,山区的产业调整才能有充分的政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