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东梆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戏曲剧种。又称“高梆”、“高调梆子”。其中以菏泽(古称曹州)为中心的称“曹州梆子”,以汶上、济宁为中心的称“汶上梆子”。流行于山东菏泽、济宁、泰安、济宁等地及河南、河北、苏北、皖北的部分地区。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约有三百余年历史。与莱芜梆子、平调梆子、沙河调等有一定历史渊源,同豫剧中的祥符调、豫东调在剧目、唱腔上有过相互影响。行当大致分为红脸、黑脸、旦、小生、丑、老外等。早期用八楞月琴、二弦、三弦伴奏,后改以板胡、二胡为主。唱腔板式有八十余种,伴奏用曲牌有一百多支。表演粗犷有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 ☚ 弦子戏 大弦子戏 ☛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清中叶秦腔传入山东后与当地方音语言结合形成的戏曲剧种。流行于荷泽、济宁地区和泰安、聊城、临沂等地。因流行地区不同,又分曹州梆子、汶上梆子。唱腔结构为板腔体,慷慨悲壮,常用的板式有慢板、流水、二八板、飞板、二犯、一鼓二锣等,脚色行当分红脸、黑脸、旦、小生、丑、老外等。传统剧目有600余个,大多为历史故事戏,如《两狼山》、《富贵图》、《江东》、《战船》、《宇宙锋》、《龙门阵》、《金台将》等。加工整理的有《墙头记》、《玉虎坠》等。 ☚ 唱剧 吕剧 ☛ 山东梆子戏曲剧种。原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流行于山东菏泽、济宁及河南、河北等地。系由清初从陕西境内流入山东的秦腔(即“山陕梆子”)与当地语言结合而形成。山东梆子在本省发展中,形成为曹州、汶上(即“下路调”)2大派,唱腔慷慨悲壮,粗犷豪放。演唱男、女腔全用真嗓(即“大本腔”),过去女腔尾音略嫌翻高,现改为用假嗓(即“二本腔”),常用板有[慢板]、[流水]、[飞板]、[栽板]、[二犯]等80余种,另有专用板[杀己调]、[叫门板]等。伴奏乐器,早期用大弦(即八楞月琴)、二弦、皮弦等,后以板胡、二胡为主。伴奏曲牌有180多支。山东梆子传统剧目丰富,计有600多出,基本剧目为“老18本”和“4大征”,即《金台将》、《龙门阵》和《秦英征西》等。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其中以菏泽地区为中心的,群众称它为“曹州梆子”;以济宁、济上为中心的,称作“汶上梆子”或“下路调”。 ☚ 日照农民风俗画 沂蒙套色门笺 ☛ 山东梆子戏曲剧种之一。又称高调梆子、高调。流行于山东省菏泽、曲阜等地区。是清代初年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当地方言的影响而形成。行当大致分为红脸、黑脸、旦、小生、丑等。唱腔高亢激昂、慷慨悲壮,常用的板式有慢板、流水、二八板、一鼓二锣、飞板等。另有专用的杀己调、叫门板等。伴奏乐器以板胡、二胡为主。传统剧目有60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历史故事剧,如 《江东》 、《战船》 、《宇宙锋》 、《金台将》 、《龙门阵》 、《佛手橘》 、《富贵图》等。经过整理加工的剧目有《两狼山》 、《玉虎坠》和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编的《墙头记》等。《墙头记》 已摄制成影片。新编演的剧目有 《前沿人家》 、《三回船》 、《画龙点睛》 、《程咬金招亲》等。著名演员有窦朝荣、卢胜奎、刘玉朋、刘君秋、刘桂荣等。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高调”。戏曲剧种。为别于平调而得名。约在清初,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受当地方言影响,唱腔有所变化,逐渐形成具有粗犷豪放风格的本地梆子。其中以菏泽(旧曹州府治)为中心的,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汶上梆子”。它的活动范围遍及菏泽、济宁地区,以及泰安、聊城、临沂地区的许多城镇农村。近百年来,不少职业班社经常到河南、河北、苏北、皖北等地流动演出。它和莱芜梆子、平调、沙河调,豫东调、祥符调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血缘关系。传统剧目有600余个,绝大多数是历史故事剧,另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经过整理加工的剧目有《两狼山》、《玉虎坠》、《七错》、《挂门牌》和根据蒲松龄同名俚曲改编的《墙头记》等,编演的现代戏有《前沿人家》、《三回船》等。山东梆子唱腔高亢激昂,常用的板式有慢板、流水、二八板、一鼓二锣、飞板、起板、栽板、二犯、金勾挂、一串铃、倒反拨等。伴奏用的曲牌有180余种。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声)演唱,旦角尾音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声)演唱。早期用的乐器是大弦、二弦、三弦。后来改以板胡、二胡为主。 ☚ 山东清音 山东剧院 ☛ 山东梆子shan dong bang ziShandong clapper oper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