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柳琴
曲艺曲种。系自花鼓演变而来。据传清末产生于临沂、枣庄一带。早期为坐唱形式,后发展为戏曲。但长期以来,两种演出形式并存。曲调活泼流畅,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尤以尾音翻高八度的“冒调”深为群众喜爱,称为“拉魂腔”。又因柳叶琴为伴奏乐器,亦称“柳琴书”、“柳琴戏”。这种说唱形式影响并不甚广泛。至1960年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山东代表队薛传训,演唱了自己创作的《越唱心里越快活》,受到热烈欢迎,灌了唱片,拍了电影,在《曲艺》上发表全部唱词曲谱时,才定名“山东柳琴”,得到文艺界公认。遂使坐唱柳琴重新崛起,表演手法与音乐伴奏逐渐丰富,以独唱、对唱、4人表演唱等形式,活跃于厂矿、部队,并陆续创作出《毛主席看过我的枪》、《移风移俗唱个歌》等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