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言与山东民俗
山东方言中的部分现象是在山东民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如“藏猫儿”(捉迷藏)、“拾子儿”(抛、抓小石子儿)、“打灯虎儿”(猜灯谜)等词语就是随着这些民间娱乐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鲁西南有些地方“花生”平时叫“长果”,逢年过节时为祈求长寿而改叫“长生”。“生菜”一般人“菜”字念轻声,经商者为祈求发财则念“财”。胶东有些地方因避讳“破”、“碎”、“裂”等字眼而把饺子煮破了说成“挣了”,把馒头蒸裂了叫作“笑了”,把馒头的裂缝叫作“欢喜”。沿海有些地方因惧怕鲸鱼而把鲸鱼尊称为“老人家”。山东民俗中的某些现象是由于山东方言的原因而产生的。如:年三十都要吃鱼,因“鱼一余”同音,谐“年年有余”。许多地方新郎新娘在婚礼上要吃豆腐、豆腐脑等,因“豆腐—都富”音近。中部有些地方婚宴上要吃一种由枣、栗子、莲子、糯米、糖做成的“甜饭”,因“枣栗子—早立子”、“莲子—连子”同音。鲁西南有些地方喜欢用楝子树做床,因“楝子—连子”音近,但忌讳在房子前栽桑树,因“桑—丧”同音。胶东有些地方父母不肯把自己用过的椅子、被子送给已出嫁的女儿,而是传给儿子,因为当地方言“椅子—日子”音近、“被—辈”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