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履Lǚ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中文大字典》 注引 《路史·疏仡纪》载: “秦奔晋, 封裴中, 曰裴君。 六世陵,迁解,为解君,有裴氏、解氏、垒氏、履氏。” 《姓氏考略》亦注: “ 《路史》履氏,秦之后; 《集韵》: 裴,音 ‘非’,后转为 ‘匪’,又为 ‘履’。是履氏即裴氏。望出汶阳。”

履lǚ

❶鞋。司馬相如《長門賦》:“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劉歆《遂初賦》:“載約屨而正朝服兮,降皮弁以爲履。”
❷踩踏。《漢書》揚雄《羽獵賦》:“履般首,帶修蛇。”《文選》作“屨”。
❸執行,實行。馮衍《顯志賦》:“遵大路而裵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張衡《東京賦》:“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
❹經歷。班固《答賓戲》:“彼皆躡風雲之會,履顛沛之勢。”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履, 足之所依也。”履, 鞋。单底的叫履,复底的叫舄。”《庄子·山木》:“衣蔽履穿,贫也,非惫也。”
1.通“禄” lu
〔例〕 《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传:“履,禄;绥,安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履与禄双声,故履得训禄,即以履为禄之假借也。”履通“禄”,福禄。
2.通“禮” li
〔例〕 《诗·商颂·长发》:“率履不越,遂视既发。”传:“履,礼也。”笺:“使其民循礼,不得踰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三家,履作礼。”履通“礼”。
履,来母、脂部;礼,来母、脂部。来母双声,脂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屢
  • 下一篇:屬

履lǚ

❶踩,踏。《齐风·东方之日》一章:“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朱熹《集传》: “履,蹑。即,就也。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马瑞辰《通释》:“犹言践我迹也。”《小雅·小旻》六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疏》:“恐坠也。恐陷也。”《说文》:“履,足所依也。”段玉裁注:“引申之训践。”《大雅·生民》一章:“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毛《传》:“履,践也。”孔《疏》:“姜嫄随帝之后践履帝迹行事,敬而敏疾。故为神歆飨,神既飨其祭,则爱而祐之。于是为天神所美大,为福禄所依止。”
❷礼,礼节仪式。《商颂·长发》二章:“率履不越,遂视既发。”毛《传》:“履,礼也。”郑《笺》:“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乃遍省视之,教令则尽行也。”朱熹《集传》:“履,礼。言契能循礼不过越。” 王先谦《集疏》: “三家,‘履’ 作 ‘礼’。”
❸禄。《周南·樛木》一章:“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毛《传》:“履,禄。绥,安也。”郑《笺》:“妃妾以礼义相与和,又能以礼乐乐其君子,使为福禄所安。”《尔雅·释言》: “履,禄也。” 《鲁诗》曰: “履,福也。”

☚ 慰   豫 ☛

读音l·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力几切,上,旨韵。
❶鞋。
❷踩;走。
❸施行;执行;履行。

上一条: 下一条:

履lǚ

按,照:你~着火车道走,肯定能找到家。(陈世凯《岁月踏歌》)

履lǚ

又作“缕”。沿,顺。〔例〕屋子不够住,房前屋后不得往外接吗?小厨房、偏厦子像雨后的小蘑菇似的履着墙根儿窜起了一长溜,是窄了……是真窄了还是心里窄憋得慌?说不大清。(上84.6.61)∣您说我们招谁惹谁了?好好的缕着坛根儿开个小袜铺,告诉修飞机场,拆房!(胡342)

{}7181鞋。客话。广东惠州、潮州、梅县。章炳麟《新方言・释器》:「今通谓履为鞵。惠、潮、嘉应之客藉尚谓之『~』。」吃。北京官话。北京〖ly214〗。剩下点儿面条儿让他~了。胶辽官话。辽宁大连〖ly213〗。那么一大碗饭,他几口就~肚里了。顺;沿。北京官话。北京〖ly214〗。~着他的脚印儿走。胶辽官话。辽宁大连〖ly213〗。你~这条路往前走。

履lu

❶鞋。《史记·留侯世家》:“孺子,下取~!”(孺子:小孩子。指张良。)《汉书·贾谊传》:“~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ju)~。”(虽:即使。敝:破旧。苴:垫。)
❷踩。《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薄冰。”(临:向下面对。)《战国策·秦策四》:“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魏桓子,蹑(nie)其踵(zhong)。”(肘:用手肘顶。蹑:踩。踵:脚后跟。)

履lǚ

❶踩在上面;走过
 △ 如~薄冰。
❷鞋
 △ 西装革~。
❸实践;实行
 △ ~行|~约。
❹脚步
 △ 步~维艰。

❶鞋:~舃(xi)︱衣~︱革~︱屐(ji)~︱~舃(xi)交错︱削(xue)足适~︱西装革~。
❷踩;走:~险如夷︱如~薄(bo)冰。
❸实行;执行:~约︱~行。
❹脚步:步~︱步~维艰。
○~历((一)个人的经历。(二)记载履历的文件)。

履lǚ

❶ 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❷ 脚步:步履蹒跚。
❸ 踩,走:如履薄冰。
❹ 实行:履约│履行。

(1次) 遵循。~绳墨而不颇《哀》

履lǚ

遵循。《周礼·春官·序官》郑玄注:“践而行之曰履。”《哀时命》:“履绳墨而不颇。”

履lǚ

❶顺,沿。如:~着他的脚印走。/~边儿走。/~竿儿爬。
❷吃。如:剩下点儿面条儿让他~了。

履lu

履冰 履带 履历 履任 履新1 履行 履约 步履 革履 屐履 履历表 履薄临深2 履险如夷3 步履维艰 如履薄冰 不衫不履西装革履 削足适履

履lǚ

鞋: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十七—十八·381)

❶蹈地也。《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 鄭玄注: “履,蹈地也。”
❷禮也。《禮記·坊記》: “《詩》云: 爾卜爾筮,履無咎言。” 鄭玄注:“履,禮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履,如字,《毛詩》作體。”《易·坤》:“象曰:初六,履霜堅冰至。” 鄭玄注: “讀履爲禮。” (《通德堂經解》) 《易·繫辭下》:“履和而至,謙尊而光。” 鄭玄注: “履者禮也。” (《通德堂經解》) 《易·坤》: “初六,履霜。” 鄭玄注: “履,讀爲禮。”(《鄭氏佚書》)
❸行也。《禮記·表記》:“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 鄭玄注:“履,猶行也。” 鄭玄《三禮目錄》: “禮者體也,履也,統之於心曰體,踐而行之曰履,體之爲聖,履之爲聖。”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足衣部 > 鞋 > 履
履  lǚ

鞋。先秦借“履”爲“屨”,漢以後多以履稱屨。《說文·履部》:“履,足所依也。”朱駿聲通訓:“古曰屨,漢以後曰履,今曰鞵。”《釋名·釋衣服》:“履,禮也。飾足以爲禮也。”《方言》第四:“絲作者謂之履,麻作者謂之不借。”《莊子·山木》:“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參見本類“屨”。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象占部 > 雲氣 > 履
履  fū

雲氣之一種。色青白。象占中視其形象位置以定吉凶。《晉書·天文志》:“青白氣如履,在日下者爲履。”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履
履  lǚ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兑下乾上,天澤履,䷉。《序卦》:“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雜卦》:“履,不處也,需,不進也。”《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彖》:“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履爲艮宫八卦中五世卦,五行屬土。小周天火候圖中主初四日夜。

履lǚ

〖名词〗
一、鞋子。亦活用作动词,“穿鞋”,“向天下供应鞋子”(3)。《滑稽列传》:履舄交错,杯盘狼藉。——鞋子、木屐交错,杯盘纵横杂乱。《货殖列传序》: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所以,齐国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流通到]天下。《放鹤亭记》: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那下边有个人,戴道士的帽子穿草鞋。
二、领土(1)。《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赐我先君履。——赐给我们先王领土。


履lǚ

〖动词〗
一、穿(2)。《苏秦以连横说秦》:羸滕履蹻,负书担橐。——裹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口袋。《晁错论贵粟疏》:履丝曳缟。——穿着丝鞋子,披着绸衣服。
二、登,踏(6)。《吕相绝秦》: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文公亲自穿戴铠甲头盔,登山过河,越过艰难险阻,征服东方的诸侯。《放鹤亭记》:啄苍苔而履白石。——嘴啄青苔,脚踏白石。《后赤壁赋》:履巉岩,披蒙茸。——踏着险峻的山崖,拨开纷乱的山草。
三、实行,实践(2)。《诸稽郢行成于吴》: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凡是计谋,一定要预见能成功,然后去实行。《辨奸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嘴里诵读孔子、老子的词句,亲身实践伯夷、叔齐的行为。

履lǚ

❶ 踩,践踏。《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霜。”《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莫不中音。”
❷ 登上。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至尊而制六合。”
❸ 实践,实行。《礼记·表记》:“处其位而不~其事,则乱也。”《后汉书·吕强传》:“宜~行其事。”
❹ 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孔雀东南飞》:“足下蹑丝~,头上玳瑁光。”
❺ 福禄。《诗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绥之。”(绥:安宁。)

*lu

C2C4
❶鞋:草~/衣~不整/西装革~/削足适~。
❷踩;踏:如~薄冰/~霜而来/~虎尾(比喻做极危险的事)。
❸执行;实行:~行/~约。
❹脚步:步~。
❺经历:~历。
❻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行走

行走

走(走步;走动;走趋;走跳;趣走)行(行步;行迈;行履;行动;行践;行踏;起行;趋行) 履(履行;趋履;步履) 涉 游 翔 跑(跑走;跑腿) 起 讪 遁 趿 蹈 趼 踩 蹡 踥 践(践履) 屟 跫(跫步) 踏屣 蹴踏 步趋 步屣 过步 循步 趋步 走步
美人的步履:环步
行步的大小快慢:步调
行步快慢有节奏:趋跄
行走的样子:跦 踆(踆踆) 辵辵 躅躅
行走急促的样子:僬僬

另见:脚 脚动 行进 走路 行姿 行踪 脚步

☚ 行走   在何处走 ☛

实行

实行

施(施行;施为;施设) 履(履行;蹈履;践履) 服 体 修为蹈用 举行 遂行 演行 绩行 进行 践迹
实行天道:体极
实行自己的主张:践行 实践 实施 操练
可以实行:可行 行得通
效法实行:轨蹈
谋议实行:讲行
同时实行:并行(~不悖)
实践,实行:履蹈
施行,实行:服行
贯彻实行:贯行
实行起来试试:试行
实行起来有效:行之有效
有障碍,很难实行:窒碍难行
只讲空话,而不实行:徒陈空文
光用嘴说,不去实行:打空炮 过嘴说 光凭嘴
实行不下去:行不通
 事情行不通:碰壁
 到处碰壁,行不通:撞头磕脑 撞头磕额 撞头搕脑
暂缓实行:缓行
终于没有实行:不果
某种主张无法实行:诎道
(用行动来实现政策、计划等:实行)

另见:政策 施政 行动 实现 政策 计划2

☚ 实行   实施 ☛

行为

行为

行(行事;行履;迹行;为行) 履(履行;践履) 做造 趋向 趋操为作 践迹
思想行为:心用 意行
行为规范:朓侧
 行为规矩:老实 老到
行为合乎规矩、法度:蠢迪检柙
行为谨慎,合乎法度:矩步(规言~)
行为谨慎,循规蹈矩:绳趋尺步 尺步绳趋
行为得体:进退中绳 进退履绳 进退中度
行为端正:不尴尬
 心里宁静,行为端正:心闲体正
 志向美好远大,行为严肃端正:志美行厉
声望很高,行为朴实:声华行实
修身自立,行为正直:立身行道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聪明正直
志向高远,行为高尚:志高行洁 志洁行芳
思想卓异,行为非凡:瑰意琦行 瑰意奇行
行为和志趣相同:行合趋同
意志薄弱,行为懦弱:薄志弱行
行为放荡,不拘小节:烂漫
行为丑恶,谁都不愿意挨近:人皆掩鼻
行为特殊:行殊
行为怪异:行怪 愧行
行为反常:秋行春令 春行秋令 冬行夏令
行为、态度发生了异常变化:一反常态
行为越轨:逾行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行为

另见:思想 表现2 行动 活动 踪迹

☚ 行为   各种行为 ☛

鞋子

鞋子

鞋(鞋袜;布~;胶~;凉~;套~;球~;雨~;锦~;绣~;鞋脚手) 履(履舄;履靸;履屐;履鞋;履凫;跟履;足履) 屝 屣躧 鞨 鞵 鞔 舄(屦舄;云舄)鸾尾
鞋和袜:鞋袜 鞋脚
鞋袜之类:鞋脚
鞋和衣带:履带
鞋的一种:屐(锦~)
鞋的尺寸:履度 鞋码
鞋合穿:合脚 跟脚 跟足
鞋袜干净美观:甜鞋净袜
鞋破烂:履穿(衣敝~)

另见:穿鞋 脱去

☚ 鞋、袜   各种鞋 ☛

踩踏

踩踏

踩(踩践;~水;~草;~空;脚~) 踏(踏践;踏借;踏踢;踏蹴;踏蹙;蹂踏) 践(践踏;践蹅;践作;践借;践跖;践蹈;践跚;践履;蹸践;蹂践;乘践) 蹈(蹈践;蹈蹂;蹈履;蹈借;蹈籍;躇蹈;重~) 躅(~其足) 踹(踹踏;~入泥里) 蹬 跖(~地) 跚(~成了趼) 跋(跋躐) 跐(跐践;跐蹈;跐蹬) 跧 跈 踔 蹅(蹅踏;蹅践) 蹀(蹂蹀)跻 躏(躏践;躏蹂;躏借) 蹄 蹚 躧 跆(跆借) 蹋 蹑 蹍 踶 蹶 蹴(蹴踏;蹴践;蹴履;蹴触;蹴蹈;蹴蹑) 躐 步 登(~水车) 屦 履(如~薄冰) 蹙 趟 速独
踏上:蹈(~火)
提起脚踏:腾踏
 脚踏马镫:认镫
反复踩踏:践盘
用力踩踏:跺打
踩踏坏:踏损 踏烂
踩空:蹬空
踩踏的样子:躇(躇步)
(脚踩,踏:踩踏)

另见:脚动 用力 踢 足迹

☚ 踩踏   践踏1 ☛

履lǚ

力几切,上旨。
❶践踏,踩着。《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阈。”
❷经历,经受。《后汉书·张衡传》:“亲~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❸履行,实践。魏源《默觚》:“及之而后知,~之而后艰。”
❹鞋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揽裙脱丝~,举身赴清池。”
❺脚步。庾信《和咏舞》:“顿~随疏节,低鬟逐上声。”
❻德行,操行。见“性履”。

〖履〗 粵 lei5〔里〕普 lǚ

❶ 鞋子。許慎《說文解字》:「〜,足所依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今曰鞵。」(鞵:同「鞋」,鞋子。)宋濂《燕書》:「劍雖利,補〜不如利錐。」(錐:針。)司馬光《訓儉示康》:「農夫躡絲〜。」(躡【粵 nip6〔捏〕普 niè】:穿鞋。)
❷ 穿(鞋)。晁錯《論貴粟疏》:「〜絲曳縞。」(曳【粵 jai6〔豔例切〕普yè】縞【粵 gou2〔稿〕普 gǎo】:穿絲質衣服。)
❸ 踐踏,踩。莊周《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
❹ 親歷,經歷,有詞語「〜歷」。范曄《後漢書.張衡列傳》:「親〜艱難者知下情。」
❺ 履行,實行,做。《禮記.表記》:「處其位而不〜其事則亂也。」

履lǚ

鞋子。先秦指单底之鞋,后泛指各类鞋子。根据材质可分为丝履、革履、木履、帛履等。根据样式又有凤头履、聚云履、重台履、五色云霞履、玉华飞头履等。汉扬雄《方言》卷四:“屝、屦、粗,履也。徐兖之郊谓之屝,自关而西谓之屦,中有木者谓之复舄……履其通语也。”汉史游《急就篇》“履舄”唐颜师古注:“单底谓之履。”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鞋子自古即皆有,谓之履。”《庄子·山木》:“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史记·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汉书·郑崇传》:“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古时鞋的泛称。凡是用做礼服的鞋都可称为履。《释名》: “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履原为动词,其意为践、踩和着鞋。后才渐转注为所践之具。履的形制为单底,与舄的复底不同。制作的材料为夏葛冬皮。色有赤乌二种。历史上,履的式样很多,按制作材料分,有韦履 (即牛皮履)、革履、丝履; 按用途分,有素履(居丧时穿)、浴履;按鞋饰分,有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笏头履、隋唐时的重台履等等。

西汉岐头丝履

☚ 屦   𪨦 ☛

凡作礼服的鞋统称为履。为浅口鞋,用皮革、绸缎、麻草制作而成。其中以舄为贵,用于朝会祭祀等大礼之时。屦是一种薄底的便履,冬天用皮革,夏天用葛制作。贵族多喜欢穿丝屦,穷人只能穿草屦。织屦时要边织边砸,使之坚固耐穿。服屦是古代天子、诸侯穿礼服时配穿的履。素屦是白色的履,王及王后燕居时穿用。命屦是受过册封的臣子和贵妇所穿用的履。功屦是卿大夫及其妻所穿用的鞋,织工略为粗糙,级别较命屦低一等。散屦,又称素屦是丧事时所穿用的。编织更粗糙,而且去掉一切装饰。𪨦, 又称芒𪨦, 是由芒草编织成的履, 轻便宜行,富贵者外出,也多喜穿芒履。蒲鞋是以蒲心、蒲叶编织而成的一种履,多用于江南地区,图其凉爽。鞋是高帮的便履,最初是用皮革制作的,后也改用丝、麻。鞋使用的皮革有两种,一种以生皮为之,称作革鞜; 一种熟皮制成称作革鞮。穿时以带子束紧。先秦时期,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日常燕居均喜穿葛屦。因室内无凳椅之类家具,直接在地面上铺席,人们席地而坐,故入室必须先要脱履,以免踩脏座席,如穿鞋入室被认为是失礼。秦汉到魏晋时期,履成为官场中的正式用鞋。朝觐、宴会、访友都要穿履以示尊重。这时履的质料更加讲究,有丝履、锦履等等。陈朝的宫女穿一种“尘香履”,用薄玉花作装饰,里面洒上龙脑等香的碎屑。式样上晋有凤头履、聚云履,刘宋有重台履,梁有五色云霞履,陈有玉华飞头履等等。从此时起靴开始在中原流行。唐宋以后,履多称为鞋。靴作为官员的正式服饰,用于朝会、觐见之时,平时居家燕私之时,多穿鞋。唐代有以麻线编成的线鞋。宋代有布鞋、鞋、草鞋。妇女的鞋样式有圆头、方头、 高头、平头、凤头、小头等多种。明代官员平时及乡间缙绅,多穿厢边云头履,又叫 “朝鞋”。儒士生员多穿元色双脸鞋。官员的燕弁服要穿元履,朝服穿黑履,祀地坛时穿朱履。同时禁止一般人穿锦绮镶的鞋。清代的便服也穿鞋,用缎、线、布等制作,式样有云头、扁头、双梁、单梁种种,一度喜尚厚底,高约一寸,后又改用薄底。

西汉岐头履

☚ 屐   靴 ☛

履lǚ

❶鞋。如: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❷踩,走。如:履险如夷,如履薄冰。
❸脚步。如:步履。
❹实行,执行。如:履行义务,履行合同。

古代的单鞋。《急就篇》颜师古注:“单底谓之履”。

☚ 鞜   免冠徒跣 ☛

履lǚ

Ⅰ ❶ (鞋) shoe: 布 ~ cloth shoes; 草 ~ sandals; 革 ~ leather shoes
❷ (脚步) footstep: 步 ~ 维艰 walk with difficulty Ⅱ  ❶ (踩; 走) tread on; walk on; step on: ~ 冰 walk on ice
❷ (履行) fulfil; carry out; honour: ~ 诺 fulfil one's promise; ~ 约 keep an appointment; honour an agreement; ~ 任 assume office
◆履穿踵决 One's boots leaked dreadfully and in both of them there were big holes at the heels.; Both one's shoes have got holes in them.; down at the heels.; 履带 {机} track; apron wheel; caterpillar band; caterpillar track; crawler belt; 履历 personal details; antecedents; personal autobiography; curriculum vitae; biographical data; 履险如夷 cross a dangerous pass as easily as walking on level ground — handle a crisis without difficulty; go over a dangerous pass as if walking on level ground — cope with a crisis without difficulty; 履新 [书] (新官到任) take or assume one's new office or post; 履行 perform; fulfil; carry out; 履行合同 comply with an agreement; fulfil a contract; performance of a contract [obligation]; carry a contract; discharge a contract; 履行义务 carry out obligations; comply with one's duty; duty of performance; 履约 [书] honour an agreement; keep an appointment; 覆约保证 payment bond

Lü(treading;conduct)


clogs;sabots

履lǚ

常蹈故|霜坚冰|丝曳缟|汤蹈火|险犯难|险如夷

❷ 步蹒跚|步如飞|步维艰|冠倒置|剑上殿|如薄冰|如平地|若平地|屣出迎

❸ 戴天地|戴圆方|登锋刃|践冰炭|临深薄|涉艰危|涉危

❹ 分香卖|西装革|削趾适|削足适|遗簪坠|整冠纳|郑人买

金文;篆lǚ

[尸(人立形,意符)+彳(示動符)+夊(足趾,意符)舟(鞋形,後誤爲畐,意符)→履(《説文》:“足所依也。從尸從彳從复,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履,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踐踩,走過:履歷;步伐:步履維艱;執行,實行:履行、履約。)]
《詩經·齊風·東方之日》:“在我室兮,履我即兮。”(她來我内室,踏我脚步走。)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年》:“國之諸市,履賤踴貴。”(魯國的許多市場上,草鞋便宜,而斷脚人用的挾杖反而貴。注:“履賤踴貴”現象説明魯國當時“斷足的酷刑”極爲普遍。

履(lǚ)

,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声。凡履之属皆从履。,古文履,从页,从足。”(良止切)
段玉裁注:“古曰屦,今曰履;古曰履,今曰鞵;名之随时不同者也。引申之训践,如‘君子所履’是也。”许慎说“舟象履形”,意思说小篆“履”中有“舟”这个形体;由于船与鞋子形状相似,所以用“舟”象征鞋子。
甲骨文作,人脚下有一横,代表“履”或所践之处。甲骨文当“践”、“行”讲,如:“辛卯贞:祷禾于河,勿(履),惠丙?”(《合》33283,33284同文)大意说,辛卯这天贞问,向河神祈祷谷物的好收成,是否不要亲自到河这个地方去呢?[1]或说金文有,从頁,从舟,是“履”之初文,会人履舟之意,本义为践履。金文或加“眉”为声符,如,《说文》篆文应是其讹变。[2]金文或作,战国包山楚简作
履部有四个属字。如“屦”字下云:“履也。从履省,娄声。”

*

(15画)

【提示】复中的曰,中间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曰下是3画的, 不要错写成4画的攵。

*履lǚ

15画 尸部 
(1) 踩;走: 如~薄冰。
(2) 鞋: 西装革~|削足适~。
(3) 脚步: 步~维艰。
(4) 实行;执行: ~行|~约。

履()


甲骨文合集33284,殷
辛……貞尞于河,履東。

五祀衛鼎,殷周金文集成2832,西周中期
帥(率)(履)裘衛厲田(四)田。
按: 加“眉”聲。

□仲盤,殷周金文集成10134,西周晚期
□中(仲)□(履)用𠀠(其)吉金自乍(作)寶□。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乃即(散)用田履。

大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299,西周晚期
豖(以)(履)大易里。
按: 从頁从舟。

包山楚簡·文書54,戰國
秀履。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子羔12,戰國
遊於玄咎之内,冬(終)見芺,攼(搴)而薦之, 乃見人武, (履)(以)(祈)禱曰: 帝之武尚吏是句(后)(稷)之母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62,戰國至秦
毋敢履錦履。

張家山漢簡·遣策14,西漢
(漆)履一兩。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含和履仁,治詩尚書。

寇臻墓誌,北魏
春秋甫履從心,寢疾薨于路寢。

元勰墓誌,北魏
睿明夙躋,含仁履敬。

王僧墓誌,東魏
祖倩少履庠門。

竇泰妻婁黑女墓誌,北齊
含柔履度之迹,事非因假。

盧文機墓誌,隋
四岳啓族,四履開疆。
《説文》: “履, 足所依也。 从尸从彳从, 舟象履形。 一曰尸聲。 凡履之屬皆从履。 , 古文履。 从頁, 从足。 ”
甲骨文所見“履”字,以乘舟行於水會意。人形上部的眉形兼表字的讀音。五祀衛鼎銘“履”字人下有舟形,表示人乘舟而行,西周金文或增水旁以突顯其義,故“履”之本義應爲行、踐。許慎不知其來自引申,誤認爲本義,遂有“足所依也”之釋。“履”字形體在西周段仲簋中,舟旁已移至右旁,後來又用義符“足”去替换腳下的“止” , 把它放在舟下, 而有了古文“”這種字形, 篆文又易頁爲尸, 删去足旁, 增入表示行義的義符“彳”與 “夂”, 而有了“”形“履”字,許慎分析其構形時説“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均不確。

☚ 履部   屨 ☛

履lǚ

《说文》所载如此,战国古文作𩕎。舟是空虚的东西,形义能转为“盘”“凡”等。这里当作鞋。页是人形。象人用脚穿入空虚的东西,就是指鞋。《说文》说履是“足所依”,“舟象履形”。小篆从尸(人形),从彳(chì),从舟(同战国文字),从夂(suī,止(趾足)的变形);彳象道路。隶楷从尸从久,右下讹从“复”。用法如:革(皮)履|削足适履(也作屦(jù),古代的一种鞋)。又有践,踩在上面、走过义。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引申为履行,实行。如:履约。组词如:履行(如:履行诺言)|履历。

履★常◎常


lǚ表意,小篆从尸、彳、夊,夊上象鞋形,尸为人,彳、夊、鞋都有行走义,隶定为“履”。本义表示践踏、踩,引申为鞋、脚步、实行、实践等。
【辨析】
履/鞋 这两个字本指一物,因时代不同而名称有别。

(lǚ)

“舟”象履形。尸者,人也。彳、夊皆行也。
【按】彳,音chì,小步也。夂,音suī,行遲曳夂夂,指緩慢行走的樣子。

隶lǚ

【析形】会意字。金文字形从页,从舟,《说文》古文字形增意符足,页代指人,会人履舟之意。小篆字形从尸,即人;从彳( chì),从夊,均表示与行走有关;从舟。隶书字形变后舟旁与夊旁糅合为复,构形不显。
【释义】《说文》:“足所依也。”本义是践踏。引申为行走,经历,执行等义。由本义又引申为所履的鞋子。人所穿的鞋子,汉以前称“屦”,战国晚期开始称“履”。[削足适履]砍去脚趾来迁就尺寸过小的鞋子,比喻不恰当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勉强凑合。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 The character in Bronze Inscriptions is formed with the part 页(yē,here refers to a person) and the part 舟(zhōu,boat). An ideogram was added in印 Shuo Wen Jie Zi正which means a person on a boat. In Small Seal script, the character is formed with尸(shī,body), 舟, 彳( chì) and 夊(suī), all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walking.
【original meaning】 Trampling.

*履lier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足所依也。从尸,服履者也。从彳、夂,从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凡履之屬皆从履。 , 古文履从頁从足。 (八篇下)
眼部化妝者穿鞋子之狀,眼有化妝者為進入聖地舉行禮儀的貴族或巫師。開始時履為臨時的措施。

☚ 賓   摯 ☛
000014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