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屋大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屋大维 罗马帝国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恺撒的甥孙及养子。公元前43年,与安东尼、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经过激烈争夺,屋大维先联合李必达消灭了庞培之子在西西里一带的势力。接着,又剥夺了李必达的军权。最后打败安东尼。于公元前30年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兼有执政官、保民官、大元帅、祭司长等各种职衔。公元前27年称元首,意为“第一公民”,实际上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元老院尊他以“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至尊的”)称号。“奥古斯都”后来成为罗马皇帝及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屋大维在位期间,颁布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令,残酷镇压奴隶反抗,发动对外战争,增设若干行省。大兴土木,建设罗马城。奖励文艺,罗致文人,在位期间有罗马文学“黄金时代”之称。14年8月,屋大维病逝。元老院将他列为“神”的行列,并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 屋大维Octavian Gaius Octavius,初名“屋大维安”,后称为“盖尤斯·尤利斯·恺撒·屋大维”恺撒的甥孙,“后三头”(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之一。公元前30年,屋大维最后战胜安东尼,安东尼兵败自杀。自此屋大维独揽军政大权,成为继恺撒之后的又一个独裁者。但屋大维接受恺撒被杀的教训,并不急于称帝天下,而是自称“第一公民”,意即元首。公元前27年1月13日,屋大维正式号称“元首”,任军队统帅、最高代行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首席元老。总之,集行政、军事、司法。宗教大权于一身。此外,还享有“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尊号。屋大维掌握了军政法大权之后,积极在具体制度方面巩固加强其统治。从而为帝国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不仅如此,屋大维还积极整顿行省统治,扩大海外领地,增建日耳曼行省。尽管罗马人很快遭到日耳曼人和其它各民族的反抗,但帝国统治的政治和疆域基础已大体形成。共和国的历史到了屋大维时已一去不复还了。 屋大维罗马帝国第1位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元首政制的创立者。公元前63年出身骑士阶层,恺撒的甥孙、养子和继承人。公元前43年任执政官,与安东尼、雷比达公开结成“后三头同盟”。公元前36年剥夺雷比达的军权。公元前31年亚克兴战役中击败安东尼。公元前28年自任“元首”,尽管保留共和外壳,实为罗马帝制之始。公元前27年1月13日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拉丁文意为“神圣者”、“至尊者”)尊号。公元14年8月19日死于南意大利的诺拉。 屋大维 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WudaweiOctavius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罗马帝国的创立者。屋大维出身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元老。恺撒遇刺前不久,被其收为养子。恺撒遇刺身亡后,罗马内战再起。公元前43年,屋大维和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三头率军队攻占罗马,大杀异己。 屋大维先后消灭、吞并了安东尼、雷必达,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屋大维吸取了恺撒的教训,并未急于称帝独裁罗马,元老院也被他所迷惑,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称号。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也就是隐蔽的君主制。他曾在罗马大兴土木,颁布一系列法令使罗马恢复古朴的生活习俗。屋大维以元首制取代了共和制,埋葬了共和国,帝国出现了200年左右的“罗马和平”。 ☚ 恺撒 克洛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