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轶(1768—1835)清常熟人。字侃甫,别作侃庭、侃存,号无佞。屈坦之六世孙。廪贡生。任江苏南汇训导,捐纳候选兵马司副指挥。性刚介亮直,素慕管仲、乐毅,为屈坦之建忠节祠,创建三闾大夫祠。室名畲经堂、享帚山房,藏书二万余卷,多善本,家富由此贫而不悔。古文宗法东汉西晋,为李兆洛称赏。尤习掌故,以发潜阐幽为己任,得翁心存礼敬,誉为奇士。曾佐助黄廷鉴删定《琴川三志补》。纂辑《临海屈氏世谱》《永安里社崇祀耆献录》《明常熟科贡录》。著有《耆献答客问》《永安耆献状》《长宜录》《享帚集钞》《帚外集钞》等。 屈轶qū yì形容识别奸佞。汉·王充《论衡·是应》:“太平之时,屈轶生于庭之末,若草之状,主指佞人。佞人入朝,屈轶庭末以指之,圣主则知佞人所在。”《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白居易《赠樊著作》: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植物 > 屈軼 屈軼 qūyì 亦作“屈佚”、亦稱“指佞草”、“屈草”、“佞枝”。傳說中瑞草名。太平盛世生於帝庭,主指佞人,佞人人朝則此草指之。《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佞枝植,歷草孳”李善注引《田俅子》:“黄帝時,有草生於帝庭階,若佞臣入朝,則草指之。名曰屈軼。是以佞人不敢進也。”漢·王充《論衡·是應》:“儒者又言,太平之時,屈軼生於庭之末,若草之狀,主指佞人,佞人入朝,屈軼庭末以指之,聖王則知佞人所在。”晉·張華《博物志》卷三:“堯時有屈佚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南朝齊·謝朓《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之五:“屈草戒諛,階蓂紀日。”北周·庾信《周五聲調曲·徵調曲二》:“屈軼無佞人可指,獬豸無繁刑可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