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屈赋通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屈赋通笺 屈赋通笺楚辞学专著。六卷。今人刘永济撰。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分《屈赋通笺》和《笺屈馀义》两大部分。《通笺》五卷,对屈原作品《离骚》、《九辩》、《九歌》、《天问》、《九章》分别作出解题、正名、审音、通训和评论,并提出自己见解,如认为《九辩》为屈原所作,与历来研究楚辞者不同;于《九章》只录《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五篇,认为其馀四篇均非屈原所作,与一般通行本异;又将《国殇》独立于《九歌》之外,认为“即太史公当日所见之《招魂》”,亦属作者独家之见。《笺屈馀义》收入十九篇有关楚辞的札记性文章。其自序云:“曾草成《通笺》五卷,校定屈赋五卷,廿年以来,间有所获,未及补入《通笺》中。而近人研治此书者,往往别出新义,其间未始无可以商榷者。《通笺》旧说亦有尚须更定与补充者,有疑而难决、决而仍难安者。乃以馀力,重加稽考。其涉及单文只句者,则增入《通笺》中。有关总义者,别成一卷,曰《笺屈馀义》,仍用通笺旧式,条分件系之。”《馀义》中多考证之文,如《屈原列传发疑》、《屈赋体制出于古乐章说》、《哀郢非哀楚迁陈》、《王逸章句识误》等,均为一得之见,每不同于旧说。 ☚ 楚辞选 屈赋新编 ☛ 屈赋通笺 屈赋通笺楚辞研究专著。今人刘永济著。刘永济(1887—1966),字弘度,别号诵帚。湖南新宁人。自幼受祖父、父亲熏陶,喜爱文学。及长,问学于近代著名词人况周颐、朱祖谋,故亦为著名词学家。1911年考入清华大学,1928年后历任东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后在武汉大学任教,1951年因著名楚辞专家游国恩提议,被定为一级教授。曾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文学评论》编委。对经学、史学、文学、文字音韵、目录校勘等均有深入研究,于《楚辞》和宋代词学造诣尤深,为世所称。著有《十四朝文学要略》、《文学论》、《文心雕龙校释》、《唐人绝句精华》、《词论》、《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元人散曲选》等著作四十余种。《楚辞》方面主要有《屈赋通笺》。《屈赋通笺》一书之主体,即作者在《学衡》杂志及《武汉大学文哲季刊》、《武大文科学报》发表之论文。卷首有《叙论》,包括正名定义第一、篇章疑信第二、屈子学术第三、屈子时事第四、屈赋论文第五、屈赋读法第六。次为《离骚》、《九辩》、《九歌》、《天问》、《九章》5卷通笺,体例大致为:解题第一、正字第二、审音第三、通训第四、评文第五。书中论定屈原作品为《离骚》、《九辩》、《九歌》、《天问》、《九章》(前5篇),以《离骚》作于顷襄王初年;《九歌》作于初放江南之时;《九章》前5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皆南迁后作品,《怀沙》为绝笔;《天问》为呵壁之作。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评云:“诸论大体以旧说为根基,若无新解,而思力至勤。”再次《屈赋通笺补正》、《引用书目》(凡246种)。另附《笺屈余义》1卷,有关总义、有待商榷者凡19条,主要有《史记·屈原列传发疑》、《研究屈赋之困难及由此而生之疵病》、《屈子非道家远游非屈子所作》、《屈赋体制出于古乐章说》、《哀郢非哀楚迁陈》等,颇有参考价值。196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屈赋全释 屈赋甄微 ☛ 屈赋通笺 屈赋通笺刘永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屈赋通笺》5卷,系刘永济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著者对屈原作品每篇都作出题解、正名、审音、通训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本书将屈赋作为赋的源头加以考证。 ☚ 十四朝文学要略 屈赋新编 ☛ 屈赋通笺 屈赋通笺5卷,卷首1卷。民国刘永济撰。民国国立武汉大学铅印本。1册。还有《屈赋定本》1卷,刘永济审定,《楚辞引论附论》1卷,刘永济辑,湖南图书馆存。刘永济,新宁人。武汉大学教授,是书乃刘氏研究笺释《楚辞》之专著。 ☚ 都梁文钞 思益堂诗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