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屈赋语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屈赋语法 屈赋语法关于屈原赋的语法研究,现当代学者颇为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总体研究。论文有罗英风《试论屈原赋的语法特点及训释中的若干问题》(1981年第一期、第二期《韩山师专学报》)等,而薛恭穆《〈楚辞〉的语序特点》一文,分析“谓语”、“宾语”、“状语”、“中心语”在《楚辞》中的位置,揭示出楚辞语序的特色:1.中心语放在定语前面,充当定语的主要是连绵词和叠词,有时连绵词和叠词经常交替使用,相对成文;2.单音节、双音节状语和三字状语往往提在作主语的人称代词前面;3.谓语有时放在状语前面(1979年第二期《宁波师专学报》)。二、句式研究。论文有王志瑛《屈赋的紧缩复句及有关虚字》(1988年第一期《广西师院学报》)、《屈赋句式探索及异文辩证》(1989年第三期《延安大学学报》)等,而刘永济《屈赋释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版)详尽地列出屈赋句式凡11种:1.副词置句首;2.疑问副词置句首;3.内动词置句首;4.内动词置句首而读时当小逗;5.动词置句首;6.形容词置句首;7.倒装句;8.同义四字连用;9.二人之词省曰字;10.一句之中先后两词同义;11.《天问》疑问句式。三、词汇研究。论文有薛恭穆《楚辞中形容词副词的后缀》(1980年第六期《中国语文》)等,而周复纲《楚辞词汇研究方法论》(《山东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集》,1984年2月版)提出方法论对词汇学研究亦必不可少,并指出研究楚辞词汇的方法有4种:1.引据法(专著、旧注、论辩笺札);2.考证法(书证、史证、音证、物证);3.统计法(数据研究、分布研究、抽样研究);4.类比法(句内比较、上下文比较、专书内比较、专书外比较)。四、代词研究。论文有董洪利《<楚辞>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和“予”的用法》(1983年第四期《北京大学学报》)、杨明秋《<楚辞>中自谓代词运用规律初探》(1989年第二期《台州师专学报》)等,而梁光华《略论屈原赋第一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认为:1.“余”、“吾”、“我”、“予”、“朕”这五个第一人称代词在屈赋语法中有比较明显的分工:“吾”主要用于主格、“余”和“朕”主要用于领格、“予”完全用于宾格、“我”也主要用于宾格;2.“吾”、“朕”在屈赋中作领格,无论中心词是单音节或双音节,“吾”、“朕”与中心词之间一律不用助词“之”;“余”作领格时,若中心词是单音节,则“余”与中心词之间一律不用助词“之”,若中心词是双音节,则“余”与中心词之间一定要用助词“之”连结(1991年第二期《贵州师大学报》);薛恭穆《<楚辞>中人称代词的用法》分析其特点为:1.“我”不用领格;2.“予”只用于宾格;3.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而”仅见于屈宋赋而不见于汉赋(《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1986年6月版)。五、语法校补。薛恭穆《从同例、语法校补<楚辞>》),分析《楚辞》语法通例、用词特点,共揭示《楚辞》语法通例17条,主要有:1.凡位在下一分句的指示代词“此”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连文以结句时,如遇单音词,末尾必有“也”字;若逢双音词(或词组),则无“也”字。2.《离骚》“於”、“乎”上下句分用,“於”必置于上一分句,“乎”必用于下一分句;当整个句子只用一个“於”或“乎”时,“於”必置于上一分句,“乎”必用于下一分句。3.《天问》只用“于”字,而不用“於”字,屈原其它作品只用“於”字。4.“我”字只用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而不作主语(1983年第二期《宁波师专学报》、1986年《杭州大学学报》增刊)。 ☚ 屈赋修辞 屈赋真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