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屈突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屈突通556—628

隋唐之际将领。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性刚毅,好武略,善骑射。隋开皇(581—600)中,任亲卫大都督、车骑将军。因奉公正直,与其弟长安令屈突盖共为人所忌惮,时人云:“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大业中,转左骁卫大将军,为讨捕大使,镇压陕西、甘肃等地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进军长安,他战败被擒,降唐,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府行军元帅长史。曾从李世民平薛举、征王世充,以功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

屈突通557—628

唐大将。其先昌黎徒何(今辽宁义县)人,后居长安。性刚毅,好武略,善骑射。隋开皇中,为亲卫大都督、左武卫大将军。在官正直,虽亲属犯法,也不放过。大业中,转左骁卫大将军、关内讨捕大使。镇压刘迦论等义军,以义军尸体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炀帝下江南,令其镇守长安。李渊军渡河入关,破其所守义丰仓。后为唐将刘弘基、长孙顺德所败。在逃奔洛阳途中,被降唐部将桑显和擒送长安。李渊嘉其忠义,以礼待之,授兵部尚书、秦王行军元帅府长史,从征王世充。时其二子皆在洛阳世充营中,表示己不以私害义,攻战不馁。洛阳平,功第一。任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数岁后,召拜刑部尚书。以己不习文法,固辞不受。后因参与玄武门之变功,授洛阳都督。贞观二年(628年)卒。太宗痛惜之。赠尚书右仆射,谥曰忠。十七年,图形凌烟阁,配享太宗庙廷。

屈突通

隋朝名将。雍州长安人。父亲为北周刺史。他为人忠正,性情刚毅,好武略,善骑射。隋文帝时任禁军将领,后升为车骑将军。隋炀帝时,杨玄感发动兵变。屈突通与宇文述共同打败杨玄感于洛阳。炀帝幸江都(杨州),命屈突通镇守长安。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屈突通立即率兵前往山西迎战,给李渊以很大威胁。在潼关与唐军大战月余,兵败后率部赴洛阳,途中被唐军追及,被俘后送至长安。李渊赏识其忠勇,拜元帅府长史。后随李世民西平薛举,东击王世充,屡立战功。受命镇守洛阳。后召至长安,任工部尚书,唐太宗即位后,再次出镇洛阳,628年病卒。

屈突通556~627年

唐初将领。长安人。仕隋,历虎贲郎将,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关内讨捕大使。唐兵起,通拒守河东,兵败被擒,唐高祖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诸将争得珍奇,独通无所取。又从讨王世充,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贞观初,行台废,改洛州都督卒。

屈突通557—628

隋末唐初大臣。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擢左武卫将军。大业九年(613),与宇文述共破礼部尚书杨玄感叛军,以功迁左骁骑卫大将军。后授关内讨捕大使,镇压关中农民军刘迦论等部。十二年(616),隋炀帝南移江都宫,奉命镇长安。后受代王杨侑命守河东,兵败,降唐高祖李渊,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从平薛仁杲,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以功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洛阳。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律,固辞,改工部尚书。九年(626),太子李建成谋变,授检校行台仆射,驰镇洛阳。贞观(627—649)初,为洛州都督,进左光禄大夫。卒,赠尚书左仆射,谥忠。

屈突通557—628

隋雍州长安(陕西西安)人。文帝时为亲卫大都督。炀帝时累转左骁卫大将军。率军镇压刘迦沦起义。李渊太原起兵反隋,他驻守河东,兵败降唐。后参与与平定王世充等役,多立战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