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瑕伐罗春秋时期以小胜大的一次战役。周桓王二十一年(前699年)春,楚国莫敖屈瑕率师伐罗(熊姓国,在今湖北宜城县西二十里之罗川城)。屈瑕因“蒲骚之役”(前701年)获胜,遂自以为是,轻视罗国,并使人在军中通告:敢于进谏者受刑。即达鄢水(今宜城县南),楚军不成列,乱作一团渡河,又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和卢戎(南蛮国,在今湖北南障县东北五十里之中卢镇)军队从两翼夹击楚军,楚军大败,屈瑕自缢于荒谷(今湖北江陵县西)。 屈瑕伐罗春秋时期以小胜大的一次战役。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春,楚国莫敖屈瑕率师伐罗(熊姓国,在今湖北宜城西20里之罗川城)。屈瑕因“蒲骚之役”(公元前701年)获胜,遂自以为是,轻视罗国,并使人在军中通告:敢于进谏者受刑。即达鄢水(今宜城县南),楚军不成列,乱作一团渡河,又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和卢戎(南蛮国,在今湖北南漳东北50里之中卢镇)军队从两翼夹击楚军,楚军大败,屈瑕自缢于荒谷(今湖北江陵西)。 屈瑕伐罗楚、罗间的一场战争。楚伐绞涉彭时,罗人曾跟踪楚师进行侦察,意欲进犯楚师。为报复罗人的这一挑衅行动,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春,莫敖屈瑕率师讨伐罗国。屈瑕陶醉于蒲骚之战的胜利,倨傲轻敌,独断专行,不肯听取部下的意见。到达鄢水,楚师渡河不成行列,又不设防。进入罗境,即遭到罗国、卢戎两军的联合夹击,结果楚师惨败。返师途中,屈瑕自缢于荒谷。事见《左传》桓公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