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屈原赋校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屈原赋校注 屈原赋校注楚辞注本。今人姜亮夫撰。作者对屈原的全部二十五篇作品进行详审的校勘、正字和注解。本书的校注工作始于1928年,费时四年,于1932年方始写定。作者注重从屈原的作品中,仔细搜寻考证有关的材料,并结合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进行对比排校,详细分析,从而较为详细而又完整地推论出屈原的身世和创作等情况。本书资料丰富翔实,考证精审,注释切当,是屈原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校注本之一。本书除对屈赋二十五篇进行详细的校释以外,还在卷首对《史记·屈原列传》进行了详细的疏证。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楚辞 离骚集释 ☛ 屈原赋校注 《屈原赋校注》姜寅清校注。本书列为台湾“大学用书”,世界书局印行,有1979年再版本。校注者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参考朱熹《楚辞集注》等诸家注本,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全面的校注。全书七卷,依次为《离骚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父第七》。校注者征引繁富,并时出新解,足资参考。本书卷首收录《史记·屈原传》,并详加疏证,为进一步研究屈原生平和作品提供了便利。另外,关于楚辞韵读、联绵字等问题,校注者别有《诗骚联绵字考》等专著,可与《屈原赋校注》参照对读。 ☚ 屈原与屈赋 屈赋论丛 ☛ 屈原赋校注 屈原赋校注姜亮夫撰。此书每篇前有总叙,考辨作者,解说篇旨,次分段诠释字句,训解文义,详明读音,考校文字。在结合文法训诂名物,分析句义篇旨,运用历史材料申明创作主旨等方面均有创获,是今影响较大的屈赋注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 屈原赋今译 楚辞书目五种 ☛ 屈原赋校注 屈原赋校注楚辞研究专著。今人姜亮夫著。1928年,整理《诗骚联绵字考》时,悟出了“个别分析,综合理解”的古籍整理法,始为《楚辞》作校注,至1932年写定。其“主旨只想求得一个‘近真’的屈子、‘近真’的版本、‘近真’的解说”。是书就《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诸篇作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研究,认为屈赋25篇为:《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卜居》、《渔父》、《远游》。其书引用古史资料,则“分别地域以求其异”,侧重于“南楚诸家对古史传说的相类似的方向”。作者认为,屈赋的音律、语法,乃至于韵味等,必然有其地方色彩,所以从文法上指出屈子作品的地方性与个性,从用韵上指出屈子的习惯性,断定《九歌》为屈子修润楚民歌之作,以申朱熹之义。用明翻宋本、明本的《章句》、《补论》等十多种,合以诸书所引,细为校勘,发现了不少可贵的材料。又将当时撰写的《楚辞释例》、《楚辞韵例》、《楚语言与歌诗》、《楚方言考》等文,综合应用到注释之中。全书前有《序言》、《凡例》,正文有《史记屈原传疏证》、屈原赋25篇校注。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为当代《楚辞》注本中的权威读本,1972年台北文光图书公司,1979年台北世界书局先后影印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六十年代前期,重订《天问校注》,至八十年代初,校注重订完稿,增加八万余字。重点是“明断是非”与“充实内容”,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198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名为《重订屈原赋校注》,前有《自序》,删去原书《序言》、《凡例》、《叙目》、《史记屈原传疏证》。 ☚ 屈原赋译释 屈原赋解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