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居敬穷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探究 探究探研 另见:探索 研究 研求 探求 ☚ 探究 探究事理 ☛ 居敬穷理南宋朱熹所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 “居敬”原出《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穷理”见于《周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朱熹认为,“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朱子语类》卷九)。主张“敬则天理常明”、“敬则万理俱在”,“‘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同上书,卷12)。“居敬”是一种心体的自我观照。而所要“穷”的“理”乃是封建的伦理道德。 “学”、 “问”、“思”、“辨”则是“穷理”方法。总的来说,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居敬穷理”尽管具有明显的先验主义色彩,但它体现了理性主义的特点和对道德自觉原则的重视,因而亦含有合理之处。 居敬穷理 居敬穷理Jujing qiongli宋明理学家提倡的道德修养和认识方法。“居敬”出于 《论语·雍也》: “居敬而行简。”“穷理”原于《易·说卦》: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宋明理学家认为修养的目的是求仁,修养的方法可以分为居敬和穷理两项功夫。“居敬”,即“敬守此心”, “不受外物的昏蔽”,“思无邪, 无不敬”。即无事时敬在心上,集中注意力使心不受外界的物质引诱;有事时敬在事上,使处理事物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穷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穷尽事物之所以然,偏重于追索事物的原因,探求事物的知识;另一方面指穷尽事物的所当然,偏重于了解事物的目的,探求事物的道德标准。所以说: “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所当然者也。”在这里,虽然宋以后的理学家大都把“穷理”作为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之一, 但各人对此的理解和主张又不尽相同。如北宋程颐认为“穷理”就是道德的学习和实践,可以通过 “谈书讲明义理”,评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等多种做法达到理想人格;南宋朱熹在把“穷理”看作探究和发挥内心天理和善性的道德修养过程的同时,认为“穷理”还包括对自然事物之理的认识过程。上至“无极太极”,下至一草一木, “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明代王守仁则提出“穷理即是尽性”的主张,把“穷理”视为一种内心修养功夫。从居敬和穷理的关系看,朱熹认为二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他说:“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相发。能穷理, 则居敬工夫日益进; 能居敬, 则穷理工夫日益密”。宋明理学家的这些说法和主张,在我国古代发生过广泛深入的影响。 ☚ 存天理灭人欲 五劝五戒 ☛ 居敬穷理宋理学家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认识论。居敬语出《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敬为自我抑制能力;穷理语出《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朱熹认为居敬穷理不可分,“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朱子语类》卷九)谓有事敬事,无事敬心,自我抑制,不受诱惑,探求道理。 居敬穷理jū jìnɡ qiónɡ lǐ保持自己谨慎敬重的态度,穷究事物的义理。指学者的为人处世。宋·朱熹《朱子语类·学三》:“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 居敬穷理jūjìng-qiónglǐ〔并列〕 处事认真谨慎,办事要体会理解事物深妙的道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9:“学者工夫,唯在~二事,此二事互相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