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护理
尿崩症是下丘脑-脑垂体后叶以及联系二者的神经束发生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内分泌疾病。由于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发生障碍,致尿量大增而比重甚低,临床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饮等。病人每天饮水量可达5~10L,甚至更多,排尿量亦相仿。由于饮水、排尿频繁,影响休息及食欲,可出现明显的失水。若进水不足,可导致血液浓缩影响循环,表现为头昏、手麻、软弱。严重时,尚可发生烦躁不安、恶心等,甚至可引起精神失常或虚脱。病人多因烦渴、多尿而忧虑、失眠,最后可发生神经衰弱症群。
护理要点:
❶由于病人对自己疾病忧虑不安,因此应耐心进行解释,消除其精神苦闷和恐惧心理,以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❷病人常因多尿而引起软弱、无力、头晕、心慌、手麻等,故必须注意卧床休息,并防止起床时发生晕倒。
❸准备足够的冷热开水,以供饮用,并详细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忌用咖啡、茶等饮料,但切勿限制入量,免致严重失水的危险。
❹饮食应限制钠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在发病期间,往往喜在进餐时,喝较多的米汤或其它汤类饮料,应满足其要求。
❺由于尿量过多影响休息和工作,故应根据情况应用适当的药物: 不完全性尿崩症(尿量5~6L/d)临床上常用口服药,双氢克尿塞等,约可减少尿量50%左右;完全性尿崩症(尿量>8L/d),临床上主张用抗利尿激素。脑外伤昏迷者,宜用短作用抗利尿激素。其它原因所致的尿崩症则用长效抗利尿激素,须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该药时必须摇匀,否则下沉的抗利尿激素含量高,注射后可造成剂量过大而引起尿闭。
几种特殊试验护理: (1)垂体后叶素反应试验: 试验前排空膀胱,测定尿量及尿比重,然后肌注长效垂体后叶素5u,随后收集数小时尿,并测定尿量及比重。如为尿崩症,则于数小时内尿量迅速减少,尿比重增高至1.020以上,烦渴缓解,自觉舒适。
(2)高渗盐水试验: 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血浆渗压,刺激抗利尿素的分泌和释放,使尿量减少。试验前禁水8小时,翌晨起床后,排空膀胱,在1小时内饮水每公斤体重20ml。在开始饮水后30分钟起插入导尿管,每15分钟收集尿标本一次,测尿量、比重及计算每分钟排尿量。当连续2次每分钟排尿量多于5ml时,开始静脉滴注2.5%氯化钠溶液(每公斤体重0.25ml/min),历时45分钟。如于滴注期间及注完后30分钟内尿量持续不减,甚而增多时则给予静脉注射垂体加压素0.1u,继续观察尿量及比重。静脉滴注高渗盐水可使精神性多饮、多尿病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尿量显著减少,而尿崩者则不减,必须注射垂体加压素后始可减少。肾性尿崩症者注射垂体加压素后仍无效。大量静脉注入高渗盐水可诱发心力衰竭,故必须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此项试验。
(3)禁水试验: 此法目前认为最可靠,且简便易行,故对本病病人应首先进行此项试验。试验前向病人进行解释以取得合作。试验于清晨开始,先排尿,测量尿量、比重、血压及体重。如有条件,可采血标本测红细胞压积。此后,禁水8~12小时,每2小时排尿一次,并重复上述四项测定,以作对比。禁水后,精神性多饮、多尿病人能通过血浆浓缩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的回吸收增多,故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而尿崩症病人由于缺乏抗利尿激素,尿量不减少,或所减极少,比重增加也不明显,体重因失水而减轻1.5~2.5kg,血压下降。试验终了时,再测红细胞压积则显著上升。在进行此试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为防止意外,禁水试验应于日间(最好清晨)在护理人员严密观察下进行,随时注意狂渴、烦躁,甚而擅自饮水,或因严重失水,濒于虚脱而发生意外。如反应严重时,必须立即中止试验,并补充水分。禁水试验中,体重不能减轻于原体重的3~5%,否则应立即停止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