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耶夫斯克Nikolayevskna-Amure港市名。中国名为庙街。在今苏联远东区,黑龙江下游左岸。原属中国。清康熙、乾隆时称庙屯。以后又称庙噶珊、庙尔噶珊、庙尔和庙尔街。公元1850年俄皇尼古拉一世派遣涅韦尔斯科伊入侵黑龙江下游,同年在此设立军事哨所,并以尼古拉一世命名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被俄国割占。 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国传统名称为庙街。苏联远东区港市,河海转运站。在黑龙江下游左岸,北纬53°08′,东经140°44′,人口3.3万(1974年), 溯江而上可达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沿江东下80千米至江口,出鞑靼海峡通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为水路交通枢纽,中型海轮可达。城市依山傍水,沿江两岸为山地, 内、外港口码头10余座,水深5~20米,泥底。尼古拉耶夫斯克原属中国。1850年,沙俄入侵黑龙江下游时,在此建军事哨所。1855年鄂霍次克区舰队迁此,遂为海军基地。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签订后被沙俄割占,改今名。1871年区舰队迁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