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就业方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就业方针

就业方针jiuye fangzhen

指我国目前实行的“三结合”就业方针。这条方针是1980年8月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全文为:“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实行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介绍就业,一般指通过全民所有制单位招工安排就业;自愿组织起来,是指群众自办集体经济;自谋职业,主要是鼓励和支持待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这条方针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的。自从1949年以来,国家使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不但解决了旧中国遗留的大批失业人员就业的问题,还为亿万新成长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平均每个城镇就业者赡养人口(含本人)由1957年的3.29人减少为1984年的1.71人,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我国毕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全部就业,更不可能由国家全部包下来,只有发展经济,才会有较多就业岗位容纳新增劳力。而且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国家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社会就业的渠道就要相应开拓,各种经济成分也需要吸收劳动力,“三结合”就业方针正是满足了这种客观社会的需要。以1979年到1985年的资料为例,在这一时期新增就业人数中,到全民所有制和到集体与个体经济的各占50%。如不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仍然用统包统配一条渠道吸收,就不可能使这么多的人就业。实践证明,贯彻“三结合”的就业方针,不仅是广开就业门路、解决城镇青年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经济成分都是现阶段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与之相适应的就业机会都是应该珍惜的。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应该向学生全面介绍“三结合”就业方针,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 职业指导的心理机制及一般规律   劳动服务公司 ☛
就业方针

就业方针

“包下来”的就业方针 50年代初期,政府为了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400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1. 通过劳动行政部门介绍就业,同时政府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2.对国民党时期的公教人员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职工以及在实行生产改革中多余出来的职工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对大专院校、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以及复员转业军人由国家统一安置工作。
50年代中期到“文革”结束,由于所有制形成单一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50年初期解决失业人员的“包下来”政策逐步演变为统包统配、只进不出的劳动就业制度。城镇劳动力全由国家包揽,安置到国营企业和带有国营性质的“集体”企业,所以,这种“包下来”的就业方针,也称为“两扇门”(国营、集体)的就业方针。
“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1978年以后,国家对经济体制包括劳动制度进行了改革,提出要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的前提下,逐步做到允许城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流动。1980年,中央下达了64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并逐步推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劳动者可以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作,可以在集体企业工作,可以自愿组织起来生产和经营,还可以从事个体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建立职工行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使就业的途径日益宽广。
劳动合同制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四个有关劳动与保险的重要法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行业保险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根据这一系列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招收新工人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遵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工人与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确定了双方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包括生产任务、生产条件、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纪律、违反合同应负的责任等。合同受法律的保护。合同工在政治、经济上与固定工一样享受同等的权利,并享受行业和由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实行劳动合同既保留了固定工制度的一些优点,如劳动力相对稳定等,又克服了固定工制度的劳动力只进不出,不能随生产的需要而调整,人浮于事,纪律松散,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等方面的弊病。安徽省从1983年开始在部分企业试行劳动合同制。全部职工中合同制职工人数从1983年底的1.6万人增加到1988年底的31.3万人,增长了18倍;合同制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也由1983年底的0.4%上升到6.6%。
择优上岗优化劳动组合办法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促进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和合理流动,实现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选择,增强企业活力,仅仅通过劳动合同制还难以消除固定工制度的种种弊病,还必须实行择优上岗、优化劳动组合的办法,使劳动制度从旧的体制完全转到新的体制上来。企业对职工实行择优上岗、定期进行优化劳动组合,企业内部层层进行优化组合,淘汰冗员。不论合同工、固定工或科室工作人员,都可能被淘汰下来,成为内部待业人员。内部待业人员的出路是:组成机动的企业内部劳动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重新上岗;提前退休或内部退休;待业期间表现良好被重新组合;待业超过一定期限后被企业辞退,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重新择业等。在加快和深化劳动制度改革中,实行择优上岗、优化劳动组合办法是一项重要的配套工程。到1988年底,全省共有68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88050名职工进行了优化劳动组合,占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6.4%。优化劳动组合后,富余人员达5455人,其中3894人已安置。
国家政策指导下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 1992年以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提出了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劳动就业新格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实行双向选择,运用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从而使劳动就业彻底破除了统包统配的制度,走上了国家政策指导下市场调节就业的轨道。

☚ 二 城镇居民就业   城镇新就业人数和待业率的变化 ☛
000038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