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就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就业jiùyè

找到工作;有了职业
 △ 毕业生多数已~。
【反】失业 待业

就业jiùyè

〈动〉参加工作,得到职业:安排就业│就业条件│就业途径。
【同义】工作。

就业jiùyè

【释义】
得到职业,有了工作。

【色彩】
中性。

【近义】
谋职︱谋生。

【反义】
失业。

【扩词】
就业培训︱就业机会。

【造句】
 ❍ 你刚刚初中毕业,不要马上~找工作,还要继续读书,多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 大学毕业生有许多~的机会,只要你肯吃苦。

旧业;就业

◉ 旧业jiùyè  曾经从事过的行业。〈例〉重操~。
◉ 就业jiù // yè  得到职业;参加工作。〈例〉~率/ ~人员/ 再~/ 增加~岗位/ 参加~培训/ 我国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 他经过培训,到一家电脑公司就了业。〈反〉失业。

就业

jiù yè 参加工作 (find employment; get a job): 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太多,~形势很严峻。

离析形式所占比例例 句
就+[代]+业
就他业
★★★ 
◇ 公司破产了,很多员工改就他业,有
的做起了生意,有的去了其他公司。
就+了+业◇ 弟弟不想上大学,妈妈只好让他就了业。
就+过+业◇ 他一直在家呆着呢,什么时候就过业啊?
就+[补]+业
就不了业
 
◇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多大学生毕业
后就不了业。
就+的+业◇ 他去年就的业,在那儿差不多有一
年了。

就业

(同)工作
(反)失业

就业jiù yè

得到职业;参加工作。1856年袆理哲《地球说略》:“大英开养生之院,俾国之贫不能食者,入内就业,给以饮食,不致馁。”

就业jiù yèзнятость;трудоустрóйство

从业、就业、在业;待业、失业

○从业cóng yè

(动)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就业:~机会|~人员|~资格。

○就业jiù yè

(动)得到职业;参加工作:~问题|~人口 |安排闲散人员~|再~单位|~训练。

○在业zài yè

(动)指已经参加工作;就业:~工人|~人数|提高~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待业dài yè

(动)(非农业户口的人)等待就业:~青年|在家~|~人员 |孩子~在家。

●失业shī yè

(动)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者|~工人|~率|~救济|为~青年提供了劳动机会。

失业←→工作 就业shī yè ← → gōng zuò jiù yè

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
工作: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
就业:参加工作;得到职业。
【例】 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东汉·班固: 《汉书 ·元帝纪》) 组织上觉得让他多下来学习锻炼是好的,便要他正式参加工作。(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你这个地方开除了,他就要在别的地方就业。所以,急于开除这些人不是好办法。(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就业

就业jiù yè

从事某项职业。〔例〕高中毕业生的~问题,是此次会议所讨论的主题之一。

☚ 就绪   ju ☛
工作

工作

工(~事;~务;~程) 事(事情;执~) 务(业~;转~) 业(就~;转~) 营生
工作,活计:饭食
政府或机关工作:公事
一个单位内的工作:勤(~杂;后~)
专业工作:业务(学习~)
对他人所操业务的敬称:雅业
非主要工作:余工
从事的工作:执事
秘密从事的工作:地下工作
试点或试验工作:试验田
繁忙的工作:冗(拨~出席)
繁重的工作:重担
匆忙完成的工作:急就章
重要工作:盛务
工作琐细:简丝数米 简发数米
停止后又恢复工作:复工
变动工作处所:跳槽
员工跳槽,另寻工作单位:琵琶别抱 琵琶别弄
中途改行做其他事:半路出家 半路修行
羡慕另外的职业而打算跳槽:外慕徙业

另见:事业 做事 做工作 劳动 责任

☚ 工作   劳动工作 ☛

从事

从事

从(~文;~艺;~医;~军) 事(行事) 务 操 进行
从事某种产业:生(生业) 产
从事正道:务正
开始从事:就(~业;~事;~职;~医)即(~位;~席)
同时从事几项工作:兼(~行;做~职)
亲身从事:躬亲
经常从事:典(~学)
勉力从事:企及
在困难环境中艰苦从事某种事业:惨淡经营 经营惨淡 经营惨淡
(致力于某种事业:从事)

另见:参加 致力 事业 农业 职业

☚ 从事   从事工作 ☛

参加

参加

参(~赛;~评;~选;相~) 预
参加工作:就业
参加宴会:预宴
 参加天子宴群臣的宴会:食萍 食苹
参加坐席:预坐
参加婚礼:吃喜酒
参加劳动比赛等:上阵
到现场参加某种活动:披挂上阵
惭愧地应邀作陪或应邀参加,客气话:忝陪末座 叨陪末座
赞同并参加义举:附义
亲自参加了盛典:躬逢其盛(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参加)

另见:活动 从事 投身 参战 考试 脱离 退出

☚ 参加   加入 ☛

职业

职业

业(~务;道业;营~;正~;生~;转~) 行(~道) 事(差~;谋~) 职(职事;职役;求~;辞~) 饭碗 饭锅 工作 生涯营生 衣食
生涯,职业:生业
敬称对方的职业:贵行
非职业的:客(~串)
没有职业:无业 没事
失去职业:失业 留力 丢差事 丢饭碗 砸饭碗 打破饭碗
失去岗位:失守
寻找职业:谋事 求职 找事 找工作
等待职业:待业 候差
有了职业:立业 业就
各就其业:肄业
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某项事业:成家立业 成家立计 立业成家 业成家就 挣家立业
得到职业:就业
以教书为业:吃白墨饭
以儒学为业:业儒
以写文章为业:文墨事业 笔耕砚田 纸田墨稼 砚田笔耒
以种田为业:泥饭碗
以打鱼为业:业网
改变职业:改业 改行 跳行 变业

另见:职称 职务 从事 行业

☚ 职业   各种职业 ☛

就业

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获得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职业。参见[劳动就业]。

就业

开始从事某项职业。公文用语。如: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已经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但是在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同时也必须发动待业青年自谋职业。

劳动力资源/社会劳动者/国有单位职工/集体所有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其它所有制单位职工/其他待业人员/乡村劳动者/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劳动合同制/劳动力市场

☚ 人民生活   劳动力资源 ☛

就业Employment

符合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一定形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就业意味着行使主人的权利,既是为劳动者个人劳动,也是为社会劳动。

就业

有两种含义: (1) 广义讲,就业指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性活动,并且带来要素收入的全过程。作为劳动力要素,就业就是人们的劳动力获得工资或薪金等工作报酬的生产性使用;作为资本要素,就业就是获得利润或利息的资本的生产性使用。(2) 狭义讲,或通常讲,就业指劳动力得到有报酬的使用,或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和可以工作的人拥有一份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是人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获得报酬的主要方式。因此就业状况的好坏是衡量宏观经济景气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业规模,通常以就业人数或从业人数来衡量。就业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就业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率。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人口之差,为成年人口中的非劳动力人口和失业人口。就业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就业人口增加量与就业人口基数之比。就业增长率可以分为就业人口增加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的增长率和与上期末相比(环比)的增长率。当就业不足或失业发生时,政府有责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就业量,以保持充分就业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就业

符合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一定形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某种社会劳动,从而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即取得谋生手段的经济行为。其实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就业意味着行使主人的权利,既是为劳动者个人劳动,也是为社会劳动。

就业

就业employment

符合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一定形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某种社会劳动,从而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即取得谋生手段的经济行为。其实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就业意味着行使主人的权利,既是为劳动者个人劳动,也是为社会劳动。

☚ 宏观经济形势预警系统   充分就业 ☛
就业

就业Employment

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且要求劳动的人,在一定职业上从事相应工作的状态。
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各国都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努力的目标。联合国宪章第55条号召成员国为“提高生活水平、就业水平和改善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条件”而努力,就业问题所引起的关注由此可略见一斑。
马克思认为,就业就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即被雇佣后在其企业从事劳动的过程。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必须将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本家,被资本家雇佣,才能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维持自身的生存。这表明,就业问题是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约,它决定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工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的,它只作为生产过程中一个要素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以自己的劳动将不变资本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创造出新的大于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从而使资本获得增值,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这种被动地位决定了工人的就业完全是受资本增值的控制,随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而不断变化。当资本主义经济处在繁荣阶段时,大批资本投入生产领域,旺盛的投资带来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劳动者被吸引到生产的各个领域,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达到就业,整个社会表现出高就业的态势。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使得这种繁荣不能长久,单个企业的精打细算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导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渐加剧,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而带来的购买力低下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状况。经济由繁荣走向衰退,一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支出,开始裁员,高就业的繁荣被越来越多的失业所代替。当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爆发,再生产无法维持,大量企业纷纷倒闭,劳动者被从生产岗位上排除出来,成为失业者。高失业率是经济危机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劳动者的贫困化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危机过程中,资本家采取销毁商品,限制产量的措施来调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经济逐渐从危机中走出来,开始复苏,这意味着新的一轮的投资高潮就要来临,劳动者又重新被雇佣,重复上一轮的就业——失业的命运。产业后备军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要求,他们成为经济周期波动的 “蓄水池”。就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劳动者来说,只不过是暂时离开 “蓄水池”,被吸收到生产过程之中而已。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新古典经济学家为代表的正统经济学派认为,就业问题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失业是一种非均衡现象,其原因在于现行的实际工资水平过高,使得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他们的结论是通过降低实际工资水平,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实现就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新古典经济学反对对劳动市场的人为干预,这包括反对通过给予失业者以失业补助而改变劳动供给,也包括反对以财政赤字来加大对劳动的需求。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劳动市场是可以迅速出清的,达到就业是调整的结果。同时,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庇古(A. C. Pigou) 也承认失业是存在的,它将失业分为 “摩擦失业” 和 “自愿失业”,并认为这两种失业并不是真正的失业,它们由生产过程局部的、暂时的失调和变动引起。
20世纪30年代危机中大规模失业的存在,使得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就业问题的理论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这种情况下,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经济学应运而生,就业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否定新古典理论中认为总需求总是等于充分就业时的总收入这一基本命题,同时否认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能自动趋向充分就业水平,而认为均衡可能在小于充分就业状态时达到。这是“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 和 “心理上的流动偏好”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凯恩斯认为工资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是容易变动的,通过改变工资可以改变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工资是具有刚性的,这是工会和劳动契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总支出占据重要位置,它并不必然等于充分就业时的总收入,但只要增加总支出,总产量和总就业量也会随之增加。总支出增加到足够的程度,总就业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解决“非自愿失业” 问题。对如何扩大总支出,即增加总需求问题,凯恩斯及其后的凯恩斯学派认为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即增大公共消费、降低利率和税率等。
凯恩斯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将目标明确地界定为实现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意味着没有失业。一般认为,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人们的迁徙、技术的进步等原因造成的,它们总是存在,零失业是无法达到的。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因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社会存在 “自然失业率”,它是与充分就业相互对应。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达到充分就业。此时不存在加速通货膨胀。这意味着,失业是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二者存在替代关系。
凯恩斯经济学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赤字财政一方面带来低失业率,另一方面导致显著的通货膨胀。为了降低价格和工资水平,各国推出 “收入政策”,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的充分就业与之密切相关。
从这里可以看出,就业政策只有目标是惟一的,即达到充分就业或尽量靠近充分就业水平。为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则是不断变化的,任何一种方法看来都是不能被长期使用,因为如果对减少失业的措施利用过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同样也是社会所无法接受的。所以,所谓就业政策是与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相联系的,其共同目标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这里把就业政策加以总结,以说明哪些措施是归于此类的。提高就业水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增加劳动需求或降低劳动供给,前者可以通过凯恩斯式的方法来完成,即增大社会公用事业投资等,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它实际上也暗含了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中,政府是无法直接左右企业的。但政府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使企业对劳动需求增加,如给予企业优惠等方法,应该看到,类似方法可能与公平和公正问题相纠缠,因而总被慎重行事。关于降低劳动供给,第一步是把工资调低。工会的作用使这一行动难以实施,因而新古典经济学进一步认为,降低失业率的惟一途径是削弱工会的垄断力量,并采取其他措施,如废除最低工资法,减少失业补贴等,实现自由的劳动市场。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张使得就业政策与国家的福利政策相矛盾: 一方面,失业补贴可以缓和失业带来的痛苦; 另一方面,这种缓和不利于就业政策的实施,失业者可能因之不能较快摆脱失业的困扰。同时,福利政策成为经济的沉重负担,这种情形在高失业的社会中尤为严重。这里实际上涉及到经济学的伦理问题,或者说哪种方式能为社会经济的有效运作和人的幸福感都提供满意的答案?

☚ 拜物教   失业 ☛
就业

就业

亦称劳动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三种特征:
❶有劳动能力的人具有劳动意愿,能够参加劳动;
❷所从事的劳动能够得到报酬或经营收入;
❸这种劳动是商品性劳动。凡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即为就业者或就业人。按照国际劳工统计的通用标准和中国劳动制度及统计办法,凡是在生产资料的全民、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中劳动和工作的职工、农业劳动者、在城乡中从事个体经营的劳动者以及在其它经济形式中从事劳动的劳动者都是就业者。就业的实质是劳动者为谋取生活资料而与生产资料实现具体地、直接地结合。是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谋生的手段。它决定于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和程度,因而就业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劳动者只有把自已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时,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生产劳动才能进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所采取就业的结合方式,其性质与资本主义就业有着本质不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就业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就业是社会主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其水平受到社会主义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状况的制约。

☚ 脑力劳动者   就业率 ☛

就业

obtain employment;take up an occupation;get a job
~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Employment holds the key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country’s stability./充分~full employment/~不足underemployment /~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登记employment registration /~高峰年peak year for(college graduates entering the job market)/~观念concept of employment/~机会job openings;job opportunities/~技能培训 job training/~培训vocational training; work-oriented education; training for work /~前培训 pre-job training/~人口working population/~条件employment conditions(or requirements)/~许可证employment permit/~指导job guidance/~咨询服务employment consulting servi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