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尚结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尚结赞?—796唐代吐蕃权臣。机警多谋。初为次相。建中二年(781年)代尚悉结为大相。三年,即与唐会盟于清水(今陕西延河),约定地界。会朱泚作乱,则遣论莽罗将兵入唐助叛军。贞元二年(786年),背盟亲率兵陷夏(今陕西靖边县红界公社白城子)、盐(今陕西定边)二州。三年复请盟于唐,许之,约定会于平凉(今甘肃平凉县)。及盟,预伏精骑三万于城西,暗执唐监盟游骑,俟唐缔盟人员至,遂鸣炮三声,伏兵即出,飞矢如雨。除唐盟主浑瑊只身脱险外,其下随行之兵部尚书崔汉衡等六十余人皆被擒,军士死者五百,被俘者千余人。嗣后,又数将兵入寇,攻城掠地,为害甚巨。后病卒。 尚结赞?—796一作“尚结赞诺囊”。吐蕃*墀松德赞(755—797在位)时大相。属那囊氏家族。唐建中四年(783)正月, 与唐陇右节度使张镒会盟于清水(今甘肃清水)。同年十月唐将朱泚叛据长安称帝后,主动提出助唐收复长安,唐朝许以事成后以安西、北庭(今新疆境内)与吐蕃。翌年六月,朱泚败事,唐以吐蕃兵马未至为由,仅赐予帛万匹,而不予安西、北庭之地。复率吐蕃军大掠唐地。贞元三年(787)闰五月,与唐将浑城会盟于平凉,吐蕃劫盟,浑瑊得脱,劫唐兵部尚书崔汉衡,唐蕃复交恶。 尚结赞 尚结赞?—796吐蕃大臣。亦作尚结赞诺囊。那囊氏家族成员。赤松德赞在位时,他力阻大相尚结息(《新唐书》作“尚悉结” )的侵唐活动,主张唐蕃定界明约,实现唐蕃和好。赤松德赞采纳了他的主张,并以他代尚结息为相。建中四年(783)与唐陇右节度使张镒在清水会盟。贞元元年(785),助唐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后因唐未实现割让泾、灵四镇的诺言,便率兵攻入凤翔,结果兵败逃遁。贞元三年,又借唐蕃平凉会盟之机,将唐兵部尚书崔汉衡以下使者60人及7000士兵执拿,导致唐蕃敌对。他在任时,滥杀无辜功臣,迫使太子兄弟出逃,诸部怨声四起。 ☚ 娑悉笼腊赞 尚结赞诺囊 ☛ 尚结赞?~796唐代吐蕃权臣。机警多谋。初为次相。建中二年(781年)代尚悉结为大相。明与唐缔盟,暗遣伏兵。数将兵入寇,攻城掠地,为害甚巨。后病卒。 尚结赞?—796吐蕃大臣。又作尚赞诺囊。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属那囊氏家族。主张唐蕃和好,反对大相尚结息侵唐,建议赞普与唐定界明约,以息边人,被采纳,唐建中三年(782),罢尚结息大相职,命其代之。翌年,与唐陇右节度使张镒会盟于清水(今甘肃清水),唐蕃终约和好。清水会盟盟文载于《旧唐书·吐蕃传》,成为历史见证。次年,自请出兵助唐平朱泚之乱,收复京城长安,有功于朝。后以唐背约,不履行许诺,未以泾、灵四镇之地与吐蕃,遂结怨,复兴兵,直入凤翔,被西平郡王李晟所败,只身逃逸,贞元三年(787),又乘与唐将浑瑊会盟于平凉之机、阴谋劫盟,执唐兵部尚书崔汉衡以下使者60人、士兵千人,致使唐蕃交恶。掌权后,对内逼吐蕃太子兄弟外逃,迫杀功臣,怨声四起。致使唐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屡攻吐蕃。 尚结赞?—796唐吐蕃赞普乞立赞(755—797在位)时大相。建中四年(783),与陇右节度使张镒会盟于清水 (今甘肃清水)。同年,请击朱泚,收复长安。次年,唐以其兵马未至为由;仅赐帛万匹,而不予安西、北庭之地,复率军大掠唐境。贞元三年(787),与浑鍼会盟于平凉,劫盟,并劫持唐兵部尚书崔汉衡,与唐复交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