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郑注十卷。本书为清人孔广林辑本。孔广林字丛伯,生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官太常博士。本书卷首有孔广林自序以及张海鹏后序。孔广林在自序中称,郑玄注“三礼”,都以每篇为一卷,故目录云,凡著“三礼”七十二篇。大概郑注《尚书》也是以篇分而不以卷分的。一般的史志书籍都把《尚书注》当作九卷,未知始定于何人之手,亦不知如何分卷。故孔广林按照自己的意见,把它分为十卷: 《典》、《谟》一卷;《夏书》一卷;《商书》一卷; 《泰誓》至《洪范》为一卷,因其为武王书也; 《金縢》至《梓材》为一卷,因其为周公刚刚摄政时之书也;《召诰》至《立政》为一卷,这几篇为周公营建洛城复政成王之书也;《顾命》、《康王之诰》为一卷,成、康之际也;《毕誓》以下为一卷;《书序》为一卷,以之合九卷之数。孔广林又剔出“书赞”一卷附于书后,共十卷。本书是孔广林采用王应麟辑本,另外又取经疏史注、《水经注》等多种书籍汇集连缀而又增广而成。在王氏辑本的基础,孔氏又增补了不少缺文,而且李调元补正未尽纠正者,孔氏也有所订正,不复有失。本书最早有嘉庆九年 (1804)张海鹏刊刻本,总目误题王应麟撰。最通行的版本为郑氏佚书本。 尚书郑注学术类著作。东汉郑玄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作9卷。佚失。宋王应麟辑、清孔广林增订为10卷,收入清《学津讨原》、《郑学汇函》和《丛书集成初编》。袁钧《郑氏佚书》、黄奭《黄氏逸书考》也有辑录。内容兼采今、古文,但时与马融注相左,如《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一句,马注取古文义。其则训“稽”为“同”,训“古”为“天”,言尧效法天意,是为今文义;“钦明文思安安”一句,其读“思”,如其本字,以为“虑深通敏谓之思”,是为古文义,又与马注之今文义有别。然其仅注34篇,余皆未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