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侍郎 尚书侍郎官名。东汉设六曹尚书,尚书之外有侍郎36人,每曹6人,主文书起草,秩四百石。隋尚书省六部始各设侍郎,吏部、司勋、主客、膳部、度支、户部、兵部、职方、都官、司门、工部、屯田司侍郎皆2人,余曹皆置1人,共三十六侍郎。炀帝置侍郎6人为六部尚书副贰,改诸曹侍郎为尚书郎。唐因隋制,置六部侍郎,秩正四品下 (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侍郎为少常伯,寻复旧。中唐以后,六部尚书成为高级文武大臣迁转之资,以侍郎掌握实权。五代因之。北宋初为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复掌职事,从三品。金六部各置1人,正四品。元尚书省废,六部隶中书省,各罢侍郎二人,正四品明初仍隶中书省,洪武十三年 (1380) 罢中书省,与尚书同为堂官,直达皇帝,正三品,分置左右。清因置,从二品,满汉各有员。 ☚ 殿中尚书 尚书郎中 ☛ 尚书侍郎shàng shū shì láng官名,俸四百石,共三十六人,一曹六人,掌作文书起草。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见《后汉书·百官志》和蔡质《汉仪》。 尚书侍郎官名。❶东汉时为资深尚书郎之称。
❷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置,为尚书省诸郎曹长官,凡诸曹郎(郎中)在职勤能,任期满二年者转为侍郎,职掌依旧,位视通直散骑侍郎;天监七年定为六班。陈沿置,四品。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置为尚书省六部属下诸司长官,正六品上;开皇三年,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六部次官,佐尚书掌本部事务,正四品。唐朝沿置,正四品下,唯吏部侍郎正四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