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尔苏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尔苏语四川部分藏族居民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为3个方言,操东部方言的居民自称 “尔苏”,分布在雅安地区的石棉、汉源及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冕宁、木里等县; 操中部方言的居民自称 “多续”,分布在冕宁县; 操西部方言的居民自称 “吕汝”,分布在冕宁、木里及甘孜州的九龙等县。使用尔苏语的人口约有16100人。语音 (以甘洛县海棠区廖坪乡尔苏语为例) 有声母82个,其中单辅音声母42个,二合复辅音声母38个,三合复辅音声母2个; 韵母41个,其中单元音韵母15个,二合复元音韵母15个,三合复元音韵母2个,带鼻辅音韵尾的韵母9个; 有5个声调,调值为55、42、53、21、34。音节结构有10种类型,其中单音素成音节的有2种,二音素成音节的1种,三音素成音节的3种,四音素成音节的4种。句子的基本语序一般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关系的语序一般是名词 (或人称代词) +被修饰语+形容词+数词 (或指代词) +量词。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词序、助词和形态都是表达语法范畴的重要手段。词汇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少数是双音节词,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抽象的、概括性的实词也较多。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复合法和复加法两种。主要有汉语、藏语和彝语借词,以汉语借词为多。 尔苏语我国四川部分地区自称尔苏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木里,雅安地区的石棉、汉源,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2万。尔苏语分东部(尔苏)、中部(多续)、西部(吕苏或栗苏) 3个方言。方言间差别很大,彼此不能通话。不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均有差异。以东部方言甘洛县玉田区则洛话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42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4套,有唇齿擦音,方言中还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复辅音有32个,其中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21个,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6个,三合复辅音5个。有单元音17个,分普通元音、鼻化元音和卷舌元音3类。复元音分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以后响为主,后响复元音和三合复元音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无辅音韵尾。有高低两个声调,有区别词义作用,但不很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虚词、语序都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名词有双数、多数、人称领属和指小语法范畴,用加词头、词尾的方式表达。名词中方位词十分丰富,除一般语言中的前、后、左、右外,还根据当地的山势、河流分垂直上方和下方,靠山方和靠水方、水源方和下游方、山坡上方和山坡下方等,每个方位又分泛指、近指、远指、最远指4类。量词比较丰富,分名量和动量,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双、多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之分。人称代词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用元音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人称代词重叠表示反身。动词有体、态、趋向、式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变化、加前后缀、重叠词根等手段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结构助词比较丰富,有限制、施动、受动、随同、工具、处所、比较,从由、定指等9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以单音节词为主,构词方式有合成法、派生法、重叠法,以合成法最能产。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4种。四音联绵词很丰富。借词来源于汉语、彝语和藏语,汉语约占10%,彝语、藏语各占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