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少阴病辨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少阴病辨证六经辨证。外感伤寒病变发展到后期,呈现全身性虚惫所见证候的概括,病位主要在心、肾,有从阴寒化和从阳热化两种情况。从阴寒化以无热,肢厥,下利,脉微为辨证要点;从阳热化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少阴病辨证 少阴病辨证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并与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互为表里。心主血脉、神志,与精神意识活动有关。肾主水,藏精,内寓真阴真阳,故肾为先天之本。在正常生理活动中,心火通过经脉下交于肾,助肾阳以化生膀胱之气,以保证水道通调。肾水亦因阳气的升腾作用而上济于心,从而维持心火不致偏亢。这样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交通,彼此制约,则心火不亢,肾水不寒,功能正常。 少阴寒化其他病证证治简表
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即阳衰阴盛病证。临床以恶寒踡卧,精神萎靡,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呕吐,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等为主要见症。多由于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所致。阳塞则失其温煦之能,故恶寒踡卧,四肢厥冷。心肾虚衰,正气不足,阳气不振,反为邪困,故精神萎靡,困倦欲寐。肾阳不足,不能温脾以运化水谷,故下利清谷。阴寒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故呕吐。阳虚阴盛之证,津液尚未大损,故口不渴。但亦有因下焦阳衰,不能化气升津,以及下利较重,津液损伤过多而见口渴者,亦以喜热饮或饮量不多为其特点。至于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微等,均为虚衰之征。临床治疗,应以回阳救逆为法。 其它少阴寒化之证,临床尚可见阴盛格阳、阴盛戴阳、阳虚身痛、阳虚水泛、脾肾虚损、下焦不固等。其病因病机,临床主症等,详见上表(表见上页)。 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即阴虚火旺。临床以心烦不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赤,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为主要见症。多由素体阴虚阳亢,邪入少阴,从阳化热、热灼真阴,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肾水亏虚于下,心火亢逆于上,故见上述脉症。临床治疗,应以育阴清热为法。 另有一种阴虚水热互结证,临床以心烦不得眠,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咳嗽而呕,下利,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为主要见症。由于阴虚,内热上扰心神,故心烦不得眠。水热互结、津不上承,故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水热上逆则咳而呕。水热偏渗于大肠则下利。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征。临床治疗,应以育阴清热利水为法。 少阴咽痛证 此证,即阴虚咽痛证。临床以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等为主要见症。多因下利伤阴,虚火上炎咽喉所致。由于此非实热之邪内扰,故临床所见咽痛一般不甚严重。其治疗应以滋阴润燥,和中止痛为法。其它如邪热客于少阴之经所致的客热咽痛证,临床可见咽喉局部轻度红肿疼痛。其治疗则宜清热解毒,利咽止痛。若因痰热闭阻咽部而致者,则临床可见咽痛,局部溃烂,声音嘶哑等症。其治疗则应以涤痰消肿、敛疮止痛为法。 少阴病兼证 临床常见有兼太阳、兼阳明等证。其病因病机及临床主症,详见下表: 少阴病兼证证治简表
少阴病变证 少阴病变证,有误火变证、尿血变证、误汗变证之分。 误火变证 系由于少阴病误用火法,强发其汗,则火邪内攻,既伤其阳,又损其阴,故其证候变化不一。若肾虚气逆,影响及肺则咳。肾阳虚衰,进而损及脾阳,则下利。阴虚火旺,心神被扰,则见谵语。火劫发汗,津液亏损,亦可致小便难等。 尿血变证 临床可见少阴病日久,出现一身手足尽热,尿血等症。多因证情由阴转阳,阳热太过,热入膀胱,伤及血络所致。 误汗变证 则是由于少阴病,本为虚证,但误用发汗之法,则阳气随汗而泄,大汗出既伤阳,又复竭其阴,故易于导致亡阴亡阳之变,且可动其营血,或从口鼻而出,或从两目而出,形成阳亡于下,阴竭于上之危证。阳亡于下则厥从下起,阴竭于上则血从上出,故少阴病禁用汗法,不可不予注意。 ☚ 太阴病辨证 厥阴病辨证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