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少阴病辨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少阴病辨证

六经辨证。外感伤寒病变发展到后期,呈现全身性虚惫所见证候的概括,病位主要在心、肾,有从阴寒化和从阳热化两种情况。从阴寒化以无热,肢厥,下利,脉微为辨证要点;从阳热化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少阴病辨证

少阴病辨证

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并与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互为表里。心主血脉、神志,与精神意识活动有关。肾主水,藏精,内寓真阴真阳,故肾为先天之本。在正常生理活动中,心火通过经脉下交于肾,助肾阳以化生膀胱之气,以保证水道通调。肾水亦因阳气的升腾作用而上济于心,从而维持心火不致偏亢。这样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交通,彼此制约,则心火不亢,肾水不寒,功能正常。
少阴病为心肾机能衰退性病变。多由正气不足,病邪直犯少阴,或因误治、失治,损伤心肾,则均可形成心肾虚衰,故其主要脉症为脉微细,但欲寐。病至少阴,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心肾机能衰竭,或为阳虚阴盛,或为阴虚火旺,故少阴病又有从阴化寒、从阳化热两类证候。阳虚阴盛,心肾阳气虚衰,邪从寒化,阴寒内盛,即表现为少阴寒化证。若阴寒之邪太盛,逼迫虚阳浮越于外,还可出现真寒假热之证。若阴虚火旺,心肾阴液不足,虚热内生,邪从热化,以致肾阴虚亏于下,心火亢逆于上,即表现为少阴热化之证。但就伤寒病变而言,少阴病仍以寒化证为多见。
总之,病至少阴阶段,心肾阳气衰弱,阴血不足,全身抗病机能明显下降,故少阴病常为外感疾病过程中的危重阶段。其治疗原则为扶阳、育阴两法,发汗、攻下等法,均属禁忌。

少阴寒化其他病证证治简表


证候病 因 病 机临 床 主 症治 法
阴盛格阳少阴阳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
外越,形成阴阳格拒
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汗出反不恶寒,或面赤或腹痛,或干
呕,或咽痛,或四肢拘急不解,苔自滑或黑滑,脉微欲绝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或用益阴和阳之品
阴盛戴阳阴寒内盛,阴阳格拒,格阳于外
虚阳浮越于上
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赤,脉微而沉,甚则下利
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阳虚身痛少阴阳虚,寒湿阻滞,留着于经
脉骨节之间
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骨节疼痛,口不渴,舌苔白润脉
温经扶阳,健脾除湿
阳虚水泛下焦虚寒,水气不化,重点在肾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颤欲倒,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
肢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
温阳化气行水
脾肾虚损下利或湿热痢迁延日久,损伤脾
下利便脓血,颜色暗淡,经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里急
后重轻,甚则滑脱失禁,神疲身倦,小便不利,舌质淡苔
白滑,脉缓无力
温养脾肾,涩肠止利
下焦不固泻利日久,脾肾两虚,下焦不固,
滑泄失禁
泻利日久不愈,滑泄不禁,手足不温,精神疲倦,舌淡脉
固涩止利

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即阳衰阴盛病证。临床以恶寒踡卧,精神萎靡,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呕吐,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等为主要见症。多由于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所致。阳塞则失其温煦之能,故恶寒踡卧,四肢厥冷。心肾虚衰,正气不足,阳气不振,反为邪困,故精神萎靡,困倦欲寐。肾阳不足,不能温脾以运化水谷,故下利清谷。阴寒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故呕吐。阳虚阴盛之证,津液尚未大损,故口不渴。但亦有因下焦阳衰,不能化气升津,以及下利较重,津液损伤过多而见口渴者,亦以喜热饮或饮量不多为其特点。至于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微等,均为虚衰之征。临床治疗,应以回阳救逆为法。
其它少阴寒化之证,临床尚可见阴盛格阳、阴盛戴阳、阳虚身痛、阳虚水泛、脾肾虚损、下焦不固等。其病因病机,临床主症等,详见上表(表见上页)。
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即阴虚火旺。临床以心烦不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赤,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为主要见症。多由素体阴虚阳亢,邪入少阴,从阳化热、热灼真阴,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肾水亏虚于下,心火亢逆于上,故见上述脉症。临床治疗,应以育阴清热为法。
另有一种阴虚水热互结证,临床以心烦不得眠,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咳嗽而呕,下利,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为主要见症。由于阴虚,内热上扰心神,故心烦不得眠。水热互结、津不上承,故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水热上逆则咳而呕。水热偏渗于大肠则下利。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征。临床治疗,应以育阴清热利水为法。
少阴咽痛证
此证,即阴虚咽痛证。临床以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等为主要见症。多因下利伤阴,虚火上炎咽喉所致。由于此非实热之邪内扰,故临床所见咽痛一般不甚严重。其治疗应以滋阴润燥,和中止痛为法。其它如邪热客于少阴之经所致的客热咽痛证,临床可见咽喉局部轻度红肿疼痛。其治疗则宜清热解毒,利咽止痛。若因痰热闭阻咽部而致者,则临床可见咽痛,局部溃烂,声音嘶哑等症。其治疗则应以涤痰消肿、敛疮止痛为法。
少阴病兼证
临床常见有兼太阳、兼阳明等证。其病因病机及临床主症,详见下表:

少阴病兼证证治简表


证候病 因 病 机临 床 主 症治 法
兼太阳证素体阳虚,感受风寒,太阳与少阴两经同时受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足冷,苔薄白脉沉温经发汗
兼阳明证少阴病,邪从热化,劫伤津液,复传阳明,燥结成实。或
阳明病应下失下,伤及少阴阴液。亦可形成热结房流
口燥咽干,腹胀满,大便不通,或泻青黑
色污水,其气臭秽,心下实痛
急下存阴

少阴病变证
少阴病变证,有误火变证、尿血变证、误汗变证之分。
误火变证 系由于少阴病误用火法,强发其汗,则火邪内攻,既伤其阳,又损其阴,故其证候变化不一。若肾虚气逆,影响及肺则咳。肾阳虚衰,进而损及脾阳,则下利。阴虚火旺,心神被扰,则见谵语。火劫发汗,津液亏损,亦可致小便难等。
尿血变证 临床可见少阴病日久,出现一身手足尽热,尿血等症。多因证情由阴转阳,阳热太过,热入膀胱,伤及血络所致。
误汗变证 则是由于少阴病,本为虚证,但误用发汗之法,则阳气随汗而泄,大汗出既伤阳,又复竭其阴,故易于导致亡阴亡阳之变,且可动其营血,或从口鼻而出,或从两目而出,形成阳亡于下,阴竭于上之危证。阳亡于下则厥从下起,阴竭于上则血从上出,故少阴病禁用汗法,不可不予注意。
☚ 太阴病辨证   厥阴病辨证 ☛
000095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