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少数民族医药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少数民族医药学 010 少数民族医药学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各族人民在当地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积累的丰富的经验、理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藏、蒙、维吾尔、傣族医学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壮、瑶、苗、朝鲜、哈萨克、白等少数民族也都积累了不少医疗经验。建国后,随着民族工作的开展,民族医药有了一定发展。1951年12月《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中明确“对民族医团结和提高”的方针。1956年新疆对维医现状作了全面调查,制定了发展计划。同年,在内蒙,成立中蒙医医院、中蒙医药研究所,内蒙古医学院内设立了蒙医专业。80年代,各有关自治区普遍开展了“抢救民族医”的工作,从民间选拔吸收了一部分新的力量,建立并充实了一批民族医的医、教、科研机构,还普遍举办了培养民族医药人员的学习班,各民族医药的重要著作也陆续得到了发掘、整理、翻译和出版。少数民族医药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医疗事业的发展。至1988年底,已有蒙医4822人,藏医605人,维医602人,其他民族医1348人;全国已建成民族医医院90所,其中蒙医医院35所,藏医医院35所,维医医院14所,其他民族医院6所。民族医医院为各民族群众的医疗保健作出了积极贡献。二些省级民族医医院的门诊量,已相当或接近当地同级综合医院的水平。各民族医医院还开设了富有民族医疗特色的专科专病门诊。新疆维医医院用维药治疗白癜风,辽宁阜新蒙医院用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海内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内蒙古蒙医院的整骨,广西壮医院的挂线疗法,都有较好疗效。新疆南疆1987年非甲非乙型肝炎流行,南疆各民族医医院使用维药消除黄疸,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民族医的科研、教育和古籍整理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内蒙古建立了6个蒙医研究机构,建成了蒙医专科学校和呼伦贝尔蒙医学院。同时还建立了5个蒙药厂或车间。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藏医学院,该院院长、藏医主任医师强巴赤列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 现代医学 藏医学 ☛ 少数民族医药学 少数民族医药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他们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特殊经验,从而形成了各少数民族独特的医药学。但是,解放前,这些少数民族医药学一般地都掌握在少数上层人物手里,为少数人服务。如已有1,200多年的藏医学,在历史上确曾为保护西藏人民的健康,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作为培养医学接班人的机构——“门孜康” (医算局),最多时也只有七名学生。整个藏医学和广大民间医生则自生自灭,处在奄奄一息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政策的指引下,正确对待各少数民族医药学,尊重他们各自的医疗卫生习惯,各少数民族医药学都得到较大和较快的发展。已知能自成系统的中国少数民族医学有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等几种,解放后都受到应有的重视。 ☚ 中西医结合 医政工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