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钱
汉代宫廷钱贮。又称禁钱。少府设置始于战国时期。汉代少府主要掌山海池沼收入,以供养皇族,财利别为一藏。汉代以少为小,少府即为小府,以示别于大司农。汉代少府与大司农各自接受财利,又分别支付用途,公私分开管,但并不严格执行。大司农支用难绌时,常用少府钱支给,少府也取用司农钱。汉末少府钱利曾并掌于大司农。章帝、和帝以后,大司农改称中准,列于内署,“取少府之所掌尚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考工诸曹,列为而监,用阉人以镇之” ( 《太平治跡略·两汉国计》)。少府所得山海川沼收入,多折钱,故称少府钱。少府机构设置沿至明代后,并入工部,清代并入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