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少年犯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少年犯罪 少年犯罪指年龄在13—18周岁之间的男女少年触犯刑律的行为。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情节轻微者可送工读学校或少年犯管教所;不满16周岁而不加处罚者,可责令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严加管教,或收容进行劳动教养。中国现行刑法规定:14—16周岁少年犯有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负刑事责任;犯罪时不满18周岁者可从轻处罚。鉴于少年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易受外界因素支配和干扰,国家和社会对违法犯罪少年采取教育、挽救和感化的方针。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亦应分别采用适合少年特点的方式方法讯问、审查和审理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国对于违法犯罪的少年儿童,还使用具有挽救、教育和感化含义的称呼,即“失足青少年”。专为其中情节轻微者而设立的,由公安机关管辖的劳动改造机构有少年犯管教所,主要任务是对少年犯进行政治、道德和基本文化知识及生产技术教育,并根据其生理发育特点安排其从事轻微劳动。针对少年犯特点,要求运用诱导、鼓励和关怀等有效管理教育方法,使其转变为有利于社会的新人。 ☚ 角色冲突 工读学校 ☛ 少年犯罪 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指少年实施了应受刑法处置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其含义各异。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岁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患有精神疾病,如人格障碍、性变态、精神发育迟滞、行为障碍等的少年中部分人可出现精神病态性犯罪,对这部分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应据个体的病态程度区别对待。除上述刑法学上的概念外,少年犯罪还有其广义概念,即不仅包括上述犯罪行为,还包括不违反刑法的不良行为,如逃学、酗酒、服用违禁药品、不适当的性行为、离家出走等。后者又称为“过失”。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一过性、盲从性、模仿性,且集团违法多。常因不良的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影响所致。 ☚ 赛马型女人 社会性衰退 ☛ 少年犯罪 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少年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人或社会的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少年实施应受刑法处置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广义既包括刑法犯罪,也包括违反专门为非成年人制定的有关法规的犯罪,如服用违禁药品、逃学、未成年饮酒等。一般可分为四类: 偷窃、破坏财产、违反不成文法(逃学、未成年饮酒)和对民众构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威胁的集体行为。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一贯性、盲从性、模仿性,集团违法多。常由不良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导致。 ☚ 适应不良儿童 最佳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