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舆
古代人抬小轿。古人称车厢为舆,后也代称车; 去轮加竿抬行,而成为轿子。《明史》卷65《舆服志》: “轿者,肩行之车。”宋中兴以后,皇后尝乘龙肩舆。又以征伐,道路险阻,诏百官乘轿,名曰 “竹轿子”,亦曰 “竹舆”。《通典》卷66 《嘉礼》引 《宋书·礼志》: “舆车,今之小舆。” 齐小舆形如轺车,皇帝小行幸则乘之。梁如之,金装漆画,施八横。元正大会时,乘出上殿; 西堂举哀亦乘之; 大驾出行时,以正车后。隋小舆如辇车而小,不安车轮,亦人肩抬而行; 通幰朱络,形同幄帐,宫苑私宴和自阁内升正殿御乘之。宋朝小舆赤色,顶轮下施曲柄如盖,络带、轮衣以绯绣,形制比凤辇小。伞盖下有勾栏、牙床,绣沥水。中置方床,绯绣罗衣,锦褥。上有小案、坐床,皆绣衣。踏床,绯衣。前后长杆各二,银饰梯,行马。负责肩荷而行者二十四人。宋中兴后,去掉轮盖 (伞盖,其舆厢方四十九寸,高三十一寸。舆上周围环绕栏杆,施翟羽,玉照子,中置方床三级。上设御座、曲几、踏子,曲柄绯罗绣盖,舆轿下红丝结五色花裙网。抬杆两端饰以螭首。帝王在宫内行动则乘之,陈设卤簿时陈列于中。辽如宋制,奉舆二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