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戎Xiǎoró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即小狐氏。《左传》 ‘小戎子生夷吾’,杜注:‘小戎,允姓之戎。”’ 小戎古兵車之一種。張衡《東京賦》:“乃御小戎,撫輕軒。” 小戎 小戎《诗经·秦风》篇名。此为贵族妇女怀念出征丈夫的诗。《毛诗序》云:“《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揭出本诗的写作背景:诗作于春秋初秦襄公率国人征伐西戎之时。全诗三章,章十句。一章写兵车,二章述战马,三章叙兵器,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美征夫的尊贵威武。章法错综有致:“一章言车,而‘驾我骐馵’豫以起次章之马。二章言马,而‘龙盾之合’既以起卒章之兵;‘鋈以觼軜’又以蒙首章之车。三章言兵,而‘俴驷孔群’复蒙上章以言。此章法错综之妙也。”(顾广誉《学诗详说》)各章又分前后两部,前部六句铺叙其君子服用之物的精美,文词古奥质直;后部四句直抒妇人思念之情的深挚,语气平易蕴藉。 ☚ 驷驖 蒹葭 ☛ 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辀。①游环胁驱,阴靷鋈续。②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③言念君子,温其如玉。④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⑤骐骝是中,䯄骊是骖。⑥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⑦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⑧蒙伐有苑,虎镂膺。⑨ 交二弓,竹闭绲滕。⑩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11) 【注释】 ①小戎:兵车。俴(jian渐):浅。收:收束。五楘(mu木):五彩花纹的皮带。梁輈(zhou周):车辕。②游环:活动的环,活动的皮圈。胁驱:用一条皮带上系于衡,后系于轸,约束着马。靷:引车前行的皮带。鋈(wu务)续:用白金装饰续靷的环。③文茵:虎皮坐垫。毂(gu谷):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骐:青黑色的马。馵(zhu住):后左脚白色的马。④言:我。⑤孔:孔武有力。阜:肥硕。⑥骝(liu留):鬣黑身赤的马。(gua瓜):乌嘴黄身的马。骊:黑色。骖 (can餐):在车辕外拉车的边马。⑦龙盾:画上龙的盾牌。觼(jue绝)軜(na那):带舌的环,以舌穿过皮带,以固定内辔。⑧俴驷:披着薄金甲的四马。厹(qiu球):矛,三尖长矛,鋈錞(chun纯):矛的下端平底处所浇的金属。⑨蒙伐:画有杂乱羽纹的盾牌。苑:盾牌上的花纹。虎:虎皮制成的弓袋。⑩竹闭:竹制的弓架。绲(gun滚)滕:用绳子捆绑。(11)厌厌:平安。秩秩:有头有绪。德音:好消息。 【译文】 兵车小巧横木收束浅车座,五花皮带紧紧把车杠来缠绕。缰绳穿环套在马背上,车辕的前后用饰金环的皮带来相连。虎皮铺在车上尽量都盖满,白腿马花纹漂亮雄武又英俊。我所想念的那位君子呵,性情温顺犹如玉石一般。念及他驻在西戎边垂的木板房,痛苦搅得我好似心头撒上一把盐。奔马四匹肥壮孔武,缰绳六道紧握在手。青红两色双马居中,黑嘴黄身的双马两边夹。车前的盾牌上是龙的图案,金银环来把马儿并联。我所想念的那位君子呵,他还在边邑上苦苦作战。什么时候才能够归来呀,叫我怎能不把他怀念? 披着薄金甲的四匹马都很威武,浇上白金的三尖头长枪亮光闪耀。盾牌上画着各种鸟羽的图案,虎皮弓袋装饰上好看的黄金。两张弓交叉地插进弓袋,用绳子把它们紧捆在竹子弓床上。我所想念的那位君子呵,该醒的时候醒,该睡的时候睡。这时节你该平平安安无事端,我等你个完整的佳音把信传。 【集评】 《毛诗序》:“《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争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宋·王质:“寻诗无战迹,不然则是戒严为备也。”(《诗总闻》卷八) 宋·朱熹:“襄公上承天子之命,率其国人往而征之,故其从役者之家人先夸车甲之盛如此,而后及其私情。盖以义兴师,则虽妇人亦知勇于赴敌而无所怨矣。”(《诗集传》卷六) 明·谢榛:“《诗》曰:‘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此语艰深奇涩,殆不可读。”(《四溟诗话》卷二) 清·崔述:“吾读《秦风》而知秦之必并天下也。……《小戎》,妇人诗也,而矜言其甲兵之盛,若津津有味者,则男子可知矣。”(《读风偶识》,见《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清·方玉润:“怀西征将士也。……首章写车制,章末兼及怀人。下二章同一机轴,而写法更异。次章写驾车,三章写戎器,刻划典奥瑰丽已极,西京诸赋迥不能及,况下此者乎。”(《诗经原始》卷七) 清·王士祯:“余因思《诗三百篇》,真如化工之肖物。如……《小戎》之典制。”(《渔洋诗话》卷上) 【总案】 在历代有关的评议文字中,对这首诗有人说好也有人说坏,既涉及到战争的性质又关系到语言的运用。然而无论怎样评说,难以否认的是这首诗自有其特点。在结构上,它写到兵车、战马和器械,总体上章法齐整而又错落有致,不急不徐,显示铺排场面、状写物态的工笔之妙。兵车如画,扑入眼帘;抒怀如诉,寄托情思。两相衬映,上下呼应,转换自然,令人联想翩翩,那远在西戎边陲的人儿,那里的生活条件,不由使人不安,从中体验到一种“思念”真义的感伤和甘甜。 小戎
这是一首赞扬征夫参战的行动与美德的诗。诗中表现了思妇对征夫的殷切怀念。 诗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描写车、马、兵器。正如刘玉汝所说: “秦人强悍尚勇敢,又值犬戎之变而事战斗。其平居暇居所以备其车马器械以备战伐之用者,无不整饬而精緻,故家人妇女亦皆习见而熟知之。” ( 《诗缵绪》)首章前六句描写战车,这是征夫妻子的想象之辞。她想象丈夫出征所驾驭的战车轻而又小,车箱低浅,便于上下车战斗冲锋。战车的装饰无比精美完备:用五条皮箍箍着战车的曲辕,用缰绳穿过活铜环以控骖马外出,用白铜环紧紧扣牢引车的皮带,用虎皮作车上的褥垫,装有长长的轮毂,此车是用身上呈纹的黑马与膝以上为白毛的白马所驾。 诗人凭着丰富的想象,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丈夫所用战车装饰之华丽精致与完备。顾广誉云:“(首章)言车。而驾我骐馵,豫以起次章之马。”(《学诗详说》)次章前半部皆在描写战马,这也是征夫妻子想象之辞。她想象丈夫所驾驭的是四匹肥大健壮雄赳赳的战马,而丈夫威武地站在车上手控制六条马缰,驱马疾驰。战马的毛色也光彩超群,赤身黑鬣的两匹服马在中间,黄身黑咀的两匹骖马驾在两边,而且画龙的盾牌双双合列在车前面(以为车上之卫),用白铜环把骖马的内缰串联起来。这是斑斓绚丽、光彩夺目的战马。次章“言马。而龙盾之合,鋈以觼𫑂,既以起卒章之兵器, 又以终首章之车。”(《学诗详说》)末章前半部,又凭妻子的想象描写丈夫所用武器装备之完备精良:四匹马都身披薄金甲,柄下端装着白铜鐏的三隅矛,上面绘着杂羽纹的盾牌,正面雕有花纹的虎皮弓袋,两弓交错装在一个弓袋之中,用线索绑牢的竹制弓檠,一切武器装备,无不十分精良完备。末章“言兵器。而驷孔群,复蒙上章以言。此章法错综之妙也。” ( 《学诗详说》) 各章前半部,诗人通过想象,以铺陈笔法写出战马、战车及武器装备之无比完备、精良。在这些车马、武器装备的描写中,实际上,以烘托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抗击戎人侵扰的勇武高大的战士形象。而这正是驾轻车、披铠甲、持弓矛、搭利箭、驰骋疆场的丈夫的勇武形象。因此,不论写战车、写战马或是写武器装备,其真正用意都是在于借此夸耀秦师兵士勇武强悍,军阵整饬威严。亦即夸耀其丈夫的勇武善战。这种夸耀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丈夫出征伐戎、保卫国家这一壮举的拥护支持,从而又表现了诗人与广大士兵同仇敌忾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是密切相联的。秦国历史上原是个远离周王朝的附庸小国,又地处与西戎相毗连经常受其侵扰,秦国必须求生存,这种历史条件与地理环境就培养了秦国人民勇武爱国团结一致的精神品格。这在《秦风·无衣》中也得到表现。在国家危难之际,不仅男子同仇敌忾从军卫国,女子也能拥护并支持正义之师。因此《小戎》 中的女子正具有这种精神品格,并不令人感到偶然。 但在丈夫远征之后,女子对其眷恋之情终不可遏止。继各章前六句夸战士,亦即夸丈夫之后,接着便在各章后四句以“言念君子”引出对其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首章以“言念君子”引出“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把丈夫温和性格比作美玉。可见对其丈夫爱恋之深挚。但这样的人,如今不得不离开家乡,远征西戎。据她想象:如今就宿在戎地按戎俗修建的简陋的木板屋里,处境如此艰苦,这怎能使她不心烦意乱呢?次章以 “言念君子”引出 “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性格温和的丈夫,据她想象:如今经过冲锋陷阵,就驻在距敌甚近的西戎城镇。不知何时是归期,怎叫我不怀念他呢?末章以 “言念君子”引出 “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她刚刚睡着,又突然醒来,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性格安静柔和、天资聪明多智、德行高尚多誉的丈夫的形象总是不离她的脑海。正因为丈夫德才美好,才使她无时无刻不在挚爱着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而且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加深,一步比一步强烈。先是 “乱我心曲”; 然后是 “胡然我念之”;最后是“载寝载兴”。夜不成寐地苦思“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这是由于丈夫离家愈久,她对其在外的远征生活想象愈多所使然。这种思想感情是通过各章“言念君子”等四句坦直大胆地表现出来的。这正与“夸夫”时豪迈坦荡的性格是一致的。 女子当她“夸夫”时,她深明事理,支持丈夫出征卫国,具有爱国思想;当她“思夫”时,夜不成寐,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又具有温柔缠绵的儿女之情。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思想心理互相交织一起形成一位性格真实丰富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 诗善于铺陈。诗人对战车、战马、武器及装饰品的形状色彩极尽其铺陈之能事,充分表现了它们的精巧华丽。尤其是车马上的装饰,各色的战马构成一幅斑斓瑰丽的图画。正如清代方玉润所说: “刻画典奥已极,西京诸赋迥不能及,况下此者乎!” ( 《诗经原始》) 《小戎》小戎伐收,(一) 兵车儿短小真灵巧, 五楘梁輈。(二) 花皮条交叉地把车辕绕。 游环胁驱,(三) 缰绳穿过活环控制住骖马, 阴靷鋈续。(四) 银圈儿把引车的皮条来扣牢。 文茵畅毂,(五) 虎皮毯铺在长毂的车儿上, 驾我骐馵。(六) 驾的骐纹白腿的马儿多俊爽。 言念君子,(七) 我想念的那个好人儿, 温其如玉。温和得就象玉一样。 在其板屋,(八) 他该是驻在西戎的木板屋, 乱我心曲。(九) 想念他乱得我心头直奔突。 四牡孔阜,四匹马儿多肥大, 六辔在手。六根缰绳手中拿。 骐駵是中,(十) 赤身黑鬣的两匹服马中间插, 騧骊是骖。(十一) 黄身黑嘴的两匹骖马两边夹。 龙盾之合,(十二) 画龙的盾牌双双合在车前面, 鋈以觼軜。(十三) 银环把骖马的内缰来串联。 言念君子,我想念的那个好人儿, 温其在邑。在西戎的城里多遥远。 方何为期,啥时才能回来呀, 胡然我念之? 叫我怎能不想他? 驷孔群,(十四) 薄金甲的四匹马儿多威风, 厹矛鋈錞。(十五) 三隅矛杆下装着白银鐏。 蒙伐有苑,(十六) 盾牌上画着那杂羽纹, 虎镂膺。(十七) 刻金的虎皮弓囊前面多鲜明。 交二弓,(十八) 两架弓交错地放在弓囊中, 竹闭绲縢。(十九) 竹儿撑紧它,绳儿把它捆。 言念君子,我想念的那个好人儿, 载寝载兴。早早地起来迟迟地睡。 厌厌良人,(二十) 那安安静静的人儿呀, 秩秩德音。(二十一) 那规规矩矩的品德呀。 注 释 (一)毛亨:“小戎,兵车也。,浅。收,轸也。” 阮元《揅经室集·考工记车制图解》:“舆下四面材,谓之轸,轸谓之收。” 陈奂:“车广六尺六寸,舆深四尺四寸。其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诗则谓之收。收,聚也。谓聚众材而收束之也。” (二)阮元:“革,……在輈谓之楘。又輈者,由辕驾马者也。以其形曲,故与舟同,声曰輈。輈身通长一丈九尺余,车之材,莫大于此。” 于省吾:“按五、午古通。……《羔羊篇》‘素丝五紽’,陈奂亦读五为交午之午。……午楘梁輈,言曲辕之上交午相束,视之而历录然也。历录谓韦束交午之形。” (三)陈奂:“游,犹流也。设环流于服马背上,是谓之游环。”郑玄:“游环在背上无常处,贯骖之外辔,以禁其出。”陈奂:“禁,即御也。盖环游于服马之背上,而骖马之外辔贯之。则骖马不得外出,故曰禁其出也。” 孔颖达:“胁驱者,以一条皮,上系于衡,后系于轸,当服马之胁,爱慎乘驾之具也。骖马欲入,则此皮约之,所以止入也。” 阮元:“輈两端木为任木,前端驾马为衡任,后端持舆为任正。” (四)毛亨:“阴,揜轨也。” 陈奂:“轨,轼前也。軾前之版,揜于轨上,是谓之揜轨。” 陈奂:“《传》以‘引’释‘靷’。《说文》、《玉篇》并云:‘靷引轴。’案轴在舆下者谓之横任。靷引轴,则当系于横任。在阴版之后。横任两头有靷。” 郑玄:“鋈续,白金饰续靷之环。” 陈奂:“盖靷以皮为之,靷环所以系靷,是曰续。设于轴上,不设于轨前也。” (五)毛亨:“文茵,虎皮也。畅毂,长毂也。” (六)毛亨:“骐,文也。左足白曰馵。” (七)郑玄:“言,我也。” (八)毛亨:“西戎板屋。” (九)郑玄:“心曲,心之委曲也。忧则心乱也。” (十)朱熹:“赤马黑鬣曰駵。中,两服马也。” (十一)朱熹:“黄马黑喙曰騧。骊,黑色也。” (十二)朱熹:“画龙于盾,合而载之,以为车上之卫。” (十三)毛亨:“軜,骖内辔也。” 陈奂:“其两骖内辔,从游环复贯轼前之大环,是谓之觼軜。軜之言纳也,谓纳于觼也。内辔軜于觼,故在手者止有六辔耳。鋈觼,以白金饰觼也。” (十四)郑玄:“,浅也。谓以薄金为介之札。介,甲也。” (十五)毛亨:“厹矛,三隅矛也。錞,鐏也。” 朱熹:“鋈鐏,以白金沃矛之下端平底者也。” (十六)毛亨:“蒙,讨羽也。伐,中干也。苑,文貌。” 郑玄:“讨,杂也。” 朱熹:“画杂羽之文于盾上也。” (十七)严粲:“镂饰弓室之膺。弓以后为臂,则以前为膺。故弓室之前,亦为膺耳。” (十八)毛亨:“交,交二弓于中也。” (十九)陈奂:“竹闭,以竹为闭也。闭亦作柲。……柲,弓檠。” 吴闿生:“绲,绳。縢,约也。” (二十)毛亨:“厌厌,安静也。” (二十一)朱熹:“秩秩,有序也。” 注 音 jian践 楘mu木 輈zhou舟 靷yin引 鋈wu务毂gu谷 骐qi其 馵zhu住 駵liu留 騧gua瓜 觼jue厥軜na纳 厹qiu求 錞dui对 chang畅 绲gun衮 小戎小戎收, 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 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 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 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 六辔在手, 骐駵是中, 䯄骊是骖。 龙盾之合, 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 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 胡然我念之? 驷孔群, 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 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 竹闭绲縢。 言念君子, 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 秩秩德音! 那是作战的兵车,它车板子矮,车厢浅。在那弯如房梁的车辕上用五条皮带缠绕着。那控制辕马和骖马的是皮游环、皮绳套,车厢前横木前面是系缰绳的闪光的白金环。车毂是那样长,车厢里铺着虎皮纹的坐垫,青骢马和白花马并排驾辕。想到我那在前线的丈夫啊,他温情淳厚得像白玉一般。现在他也许在那木板房子里,想念他使我心里烦乱得很啊。 那驾车的四匹公马非常高大,赶车人手牵六条缰绳正熟练地驾驭着它们。青骢马和白花马在中间驾着辕,黑嘴的黄马和纯黑的马在外边拉着套。那蒙车的大盾牌合扣在兵车上,露出白金车环闪闪发光。想到我那在前线的丈夫啊,他温情淳厚正住在远方。他何时才能回来呢?我为什么这样想念呢? 身披金甲的四匹马真协调啊,三刃长矛柄上嵌着白金。盾牌上绘着五彩花纹,虎皮弓袋正面刻着花。两张弓交叉着装在弓袋里,正弓的弓架用绳紧系着。想到我那在前线的丈夫啊,我醒里梦里牵挂着他。他是个温顺安详的善良的人,是个聪明智慧有声望的人。 《毛序》说:“《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其所谓赞美襄公虽不可取,但所言当时秦与西戎征伐不休,则为本诗提供了时代依据。《史记·秦本纪》载: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战甚力,有功。”《竹书纪年》也载: “平王五年,秦襄公率师伐戎,卒于师。”这些记载表明,当时西戎侵周,秦对戎之战是属于保家卫国反侵略性质的。而《秦风》中另一首诗《无衣》所表现的秦军士兵同仇敌忾的精神也表明这种保家卫国反侵略战争是会得到举国上下一致的支持的。这是秦在春秋初期之所以兴起的原因,也是本诗的时代背景。对《序》将诗义分为国人和妇人两方面,历来就有很多人非议。姚际恒说:“一诗两义,非也。”(《诗经通论》)方玉润也说: “一诗两义,中间并无递换,上下语气全不相贯,天下岂有此文义。”(《诗经原始》)二人所言甚是。只是他们也并未提出正确的解释,而是说“伪《传》谓 ‘襄公遣大夫征戎而劳之’,意近是。”(《诗经通论》) 因而确定为 “《小戎》,怀西征将士也。” (《诗经原始》) 把这首诗说成是秦襄公为怀念和慰劳征戎将士而作,这显然是不合诗的本意的。今人一般都不从前人之说,认为是一首女子思念征夫之诗。 全诗三章,章十句。每章都截然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咏物,后四句言情。咏物部分,全是突出写秦师出兵时的军威严整、雄伟壮烈的场面。首章着重写战车装备精良,次章着重写战马高大健壮,三章着重写武器精锐锋利。这位妇女,也许是她在送丈夫出征时,亲眼见到了秦军出师时的庄严而浩大的场面: 你看她对那车马兵器,一件一件,从容写来,如数家珍,是那样熟悉! 他的亲人,是秦军将士中的一员,他可能正坐在某一辆战车中,可能他就是某一辆战车的驾驶者,可能他正手执“厹矛鋈錞”,身佩“虎韔镂膺”,她心中的丈夫的英武雄姿不是呼之欲出吗? 由于这次战争的正义性质,由于秦人的尚武精神,或者还由于她的丈夫职业就是武士,她对丈夫的参与出征是理解的,是支持的; 她为她的丈夫的参与出征而自豪,她为她的丈夫感到骄傲。正由于这种感情在支配着他,因而对眼前的场面,在她眼中显得那样光彩夺目,五彩斑斓。以上的场景,有人说是出自于这位妇女的想象之景,我觉得不如说成是这位妇女在回忆着她曾经亲身经历、亲眼见到的场面,要不,哪能这样清清楚楚,一切都历历在目呢?应该说,这不是她在虚构,而是她在回忆曾经有过的事实。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到,她在看到丈夫出征的场面时,她不可能没有一点留恋,没有一点儿女私情。但是,在当时,它被她那种自豪骄傲之感冲淡了、压倒了;而当事后回忆时,就变得完全单一了,这也是很自然的。可是,时过境迁,沸腾热闹的场面过去了,平静下来的时候,当他独处木屋的时候,那种亲人离别,思念丈夫的感情就自然袭来了。于是每章诗的后四句,则写到眼前,写这位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深切的思念。首章写对丈夫在外艰苦生活的惦念,二章写盼望丈夫胜利归来,三章则不仅写自己思念之深,还进一步夸耀丈夫的聪明智慧和有声望,既总括全篇,又和每章前半部分的回忆呼应,最后两句重振全篇,使全诗显得思而不悲、思而不怨,将忧思和豪迈统一起来。同时将前半部分写丈夫在行伍中的英俊威武,后半部分写丈夫在夫妻间的温情淳厚也统一到一个完整的形象之中,从而使全诗显得在矛盾中统一,寓对立于和谐。 对此诗艺术上的特色,吴闿生《诗义会通》有如下评价: “顾广誉曰: 一章言车,而 ‘驾我骐馵’ 豫以起次章之马。二章言马,而 ‘龙盾之合’既以起卒章之兵;‘鋈以觼𫑂’又以蒙首章之车。三章言兵,而‘伐驷孔群’复蒙上章为文。此章法错综之妙。旧评: 前半章咏物,以古奥胜。后半章言情,以蕴借胜。好整以暇,有疏有密。”特录此以与读者共同玩味。 小戎诗经·秦风 小戎收①, 五楘梁辀②。 游环胁驱, 阴靷鋈续③。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④。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 六辔在手。 骐是中⑤,騧骊是骖⑥。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⑦。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驷孔群, 厹矛鋈錞⑧。 蒙伐有苑, 虎镂膺⑨。 交二弓, 竹闭绲縢⑩。 言念君子, 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这首诗的主题,一是赞美秦国西征的军容和装备,一是思念从征在外的英雄丈夫,二者交织在一起,组成一首豪迈而诚挚的乐章。 “小戎”是士兵乘坐的车子。古时行军,将帅所乘之车走在前面,叫元戎;士兵所乘之车走在后面,叫小戎。诗以小戎为题,表明它是对战士的颂歌。古代学者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东周初期秦襄公时,作者显然是一位女子,而她的丈夫则可能是一位武士或下级军官。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大意是,士兵的车厢浅又浅,五束皮箍装饰车辕。皮环皮套控制骖马,车上的绳梢套着白铜圈,虎皮坐垫长轴承,驾着那匹青骢马和“雪里站”。想念我的好丈夫,他温和纯洁像玉一般。他住在战场的木板房里,使我思念得心情烦乱。 第二章大意是,四匹公马高又大,六条缰绳手中牵。花马红马来驾辕,黄马黑马在两边。龙纹盾牌扣在车上,白铜灿灿装饰辔绳和车环。想念我的好丈夫,他温和纯洁驻在边关。何年何月是归期,叫我怎么不思念。 第三章大意是,四匹披着薄甲的马整齐协调,三刃长矛用白铜镶嵌着柄梢。杂纹盾牌绘着美丽彩画,虎皮的弓囊镂金的马肚兜。两张弓交叉放在弓袋里,竹制的弓架系着丝绳扣。想念我的好丈夫,时睡时醒真烦恼。我那安静稳重的好丈夫,聪明练达名声好。 西周末东周初,西戎强大,征伐不休,不但世为秦患,而且曾经杀幽王而亡西周。秦襄公振军整武,长期与西戎对峙,最后死在征战途中。他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既是为了捍卫秦国的安宁,也有利于保护先进的中原地区免遭落后的西戎的侵扰,因而是正义的,得到人民的拥护。《小戎》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作者热情赞扬出征的军队,极力描写兵车如何的华美,战马如何的漂亮,武器如何的精良,军人具有如何美好的品质。矜夸之情,溢于言表,洋溢着强烈的自豪感,反映出当时秦国国势军力的强盛和秦民尚武好战的积极进取精神。正如刘玉汝《诗缵绪》所说的:“秦人强悍尚勇敢,又值犬戎之变而事战斗,其平居暇日所以备其车马器械,以备战伐之用者,无不整饰而精致,故家人妇女亦皆习见而熟知之。”古代描写从军和思妇之诗,大多叹其辛劳,苦其怨旷。《小戎》却不是这样,而是赞美军备和军人,也就是肯定和支持战争。这样的诗篇在先秦和汉魏六朝时期是不多见的,只是到了初盛唐诗人的笔下才大量出现。《毛诗序》以为此诗是“美襄公也”,郑玄笺说:“国人夸大其车甲之盛,有乐之意也。妇人闵其君子,恩义之至也。作者叙内外之志。所以美君政教之功。”这种解释未免牵强。还有人(如何楷、邹兆敏)以为是秦君念其大夫征伐之诗,更属附会,今人有说是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庶几近之。但这只是主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首特殊的爱情诗。作者一再表示,自己的“君子”、“良人”的性情、品德、知识,修养如何的好,他如今从军在边塞,自己如何如何的苦苦思恋不已。这种情调和后世所谓室思诗、闺怨诗也有所不同。作者没有把服役看成一种痛苦的灾难,而是义无反顾地支持国家进行征战,支持丈夫服兵役。对胜利似乎很有信心,没有丝毫的悲观和怨艾,也没有去猜想征战生活的艰苦,仿佛一切不在话下。诗中提到“在其板屋”,汉代学者已指出,陇西多森林,边民多以木板筑屋。可见这句话并不意味着居住条件很差。至于“温其在邑”,有人解释为在敌邑,或在国都,其实就是在边域,不管怎样讲,都不包含孤独凄凉之感。这和后世一些从军行、思妇词中经常出现的景物是大异其趣的。我以为这是《小戎》一诗最大特色所在。 全诗三章,看似复沓,其实各有侧重,而又互相衔接。“一章言车,而驾我骐馵,豫以起次章之马。二章言马,而龙有之合,鋈以觼,既以起卒章之兵器,又以终首章之兵车。 三章言兵器,而驷孔群,复蒙上章以言,以章法错综之妙也。”(顾广誉《学诗评说》)通篇用赋法,排列铺陈,细致周详,开后世民歌盛夸器物之先何。“前半章咏物,以古奥胜;后半章咏情,以蕴藉胜,好整以暇,有疏有密。”(吴闿生《诗义会通》)前半章“断连整错有法,骨方神圆,周《考工》、汉《饶歌》并为一体。”后半章“参以二三情语,便通体灵动。极铺张处,纯是一片摹想也。”(李九华《诗经评注》)全诗基本上是民歌体,但其语言显然经过一定加工,在遣词用字造句方面,力求音韵协调,大致两句一押,读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在当时肯定是可以入乐的。还讲究字词色彩,鲜明醒目。注重器物描摹,精雕细绘,虽有夸张,而不失真实。有些字令人也许觉得生僻,在当时说不定是秦地方言口语。钟惺说:“虽是文字艰奥,亦由当时人晓得车制,即妇人女子触目冲口,皆能成章。车制不传,而此等语始费解矣。”(《毛诗解》)可见,它和后来某些汉赋作家故意罗列奇字僻词以示渊博的作风有质的区别。从风格看,每章前六句雄健刚劲,精严紧凑;后四句平易舒缓,缠绵悱恻,柔情蜜意,反复陈说,然而真笃自然,直截坦率,较之“二南”、郑卫情歌多托比兴于草木鱼鸟的委婉风格,别有一番情趣。也许是秦民气质不同于东土吧? 小戎四牡孔阜, 六辔顺手。 骐骝是中, 䯄骊是骖。 笼盾之合,鋈以觼𫐇。 言念君子, 湿其在邑。 方何为斯? 胡然我念之! 驷孔群, 厹矛鋈, 蒙伐有苑, 虎镂膺。 交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小戎》一诗产生于秦襄公十二年 (前七六六年) 襄公伐西戎之时。《史记·秦本纪》记载:“襄公二年,戎围犬丘 (世父),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余,复归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以这段记载可见,襄公与西戎的两次作战是防御性的,是正义之战,得到秦国人民的支持,这是《小戎》这篇诗歌产生的背景。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远征的丈夫的诗,思夫是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这类诗往往以幽怨缠绵见长,但《小戎》却别开生面,它不乏哀怨悲伤,但其基调却是豪迈真挚的,这主要是从诗人以自豪骄傲的口吻“夸夫”的叙述中表现出来的。 诗的首章的前半部分着意描写了战车,这是妇人想象之景。她想象着丈夫驾驭的是车箱低浅的战车,它体积小巧,行动灵活,便于冲锋。战车的装饰华美无比: 车辕的五处用文采斑斓的皮条箍牢,配着皮环和皮扣,缰绳上以白金镶嵌,虎皮坐褥,长长的轮毂,驾车的是白蹄黑马。这是一辆多么精美的战车啊! 诗人以她的想象驱使手中之笔,细致地描绘了丈夫的战车,而且描写得那样精巧华美。第二章的前半部,诗人仍按着她的想象描绘了丈夫所驾战马: 四匹战马都高大健壮,而她的丈夫则威武地牵着六条缰绳。接着女诗人又从色彩的角度进一步描绘马之出色: 骐是青黑色而有花纹的马, 骝是红黑色的马, 䯄是黑嘴的黄马,骊是黑色的马,赤橙黄黑,这色彩是多么斑斓绚丽! 这马陈是多么光彩耀人! 第三章中女诗人又想象丈夫所用武器之精锐: 镶嵌着白金的三刃长矛,绘有五彩杂纹的盾牌,虎皮弓囊,镂金马带,竹制的弓架,装备齐整,应有尽有。 在各章的前半部分,诗人极力铺陈丈夫战东、战马、武器之精锐出色,这些都是诗人的想象,她想得那么详尽,那么壮观,在这车马武器的描写中,分明站立着一位英勇威武的战士的高大形象,写车、写马、写武器,其真正意旨在“夸夫”,在矜夸秦师兵强力壮,军威浩然。这体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的感情,“夸夫”的描写说明她对丈夫出征伐戎,保卫国家这一正义之举的支持拥护。这是与秦地人民尚武精神相联系,秦国最初只是个小小的附庸国家,又与西戎毗连,这样的历史,地理环境,逐步培养了秦地人民英勇尚武,团结一致的品格,不仅男子慷慨从军,保家卫国,女子也能急国家之难,支持正义之师,《小戎》的作者正是这样一位女子。 这毕竟还是一首思夫诗。丈夫远征了,妇人心中的眷恋之情是不可遏止的。诗共三章,每一章的前六句都是妇人坐在家中遥想着丈夫驾轻车,披铠甲,持枪搭箭,驰骋疆场; 而后四句则以“言念君子”引出,抒发妇人深切的思夫之情。“言念君子”这种感情表白坦诚大胆,毫不掩饰造作,这句诗在三章的同一位置出现,回环往复,贯穿于全诗之中。妇人想起丈夫湿润和静的品性,聪明多智的美德,正因丈夫如此优秀美好,她才如此挚爱他? 如此思念他。她想象着丈夫住在西城简陋的板屋之中,不由得心烦意乱,不能平静。妇人直言不讳地告诉人们:“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刚刚睡去,又突然醒来,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可见她思念之情是多么深切了。她心中暗问:“丈夫何时才能凯旋而归呢?”融贯全篇的这种“思夫”之情,使我们看到女诗人感情丰富细腻的性格特征,而她表达这种感情时表现出来的直率大胆,又与“夸夫”时豪迈通达的性格相通相溶。 在《小戎》这首诗中,“夸夫”与“思夫”两种感情相互交织,显示了女诗人矛盾复杂的心理: 她既能深明事理,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支持丈夫出征保国,显示豪迈刚硬之气; 又深切地思念丈夫,盼望他早日平安归来,这又是湿柔缠绵的儿女之情。正是这样两种似乎矛盾的感情,为我们传达出一位性格真实丰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淋漓尽致地铺陈刻画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作者对战车、战马、武器的形状,装饰的描绘,细致详尽,突出了它们的精巧华美,用词典奥。作者还特别强调了色彩: 车马上的包金装饰,黑、赤、白、黄的战马,构成一幅斑驳瑰丽的图画。方玉润尝评此诗曰: 刻画典奥瑰丽巳极,西京诸赋不能及,”(《诗经原始》),这确为知音之言。 小戎 小戎[原文] ☚ ">驷 蒹葭 ☛ 小戎 小戎士兵乘的战车。古之战车,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叫元戎,为将帅所乘; 走在后边的叫小戎,为士兵所乘。这种兵车适应行军打仗的需要,比一般载重车的车厢浅。《秦风·小戎》一章: “小戎收,五楘梁輈。”,jiàn,浅;收,车厢。朱熹《集传》:“收,轸也。谓车前后两端横木,所以收敛所载者也。凡车之制,广皆六尺六寸,其平地任载者为大车,其轸深八尺。兵车则轸深四尺四寸,故曰小戎。”五楘, 用皮革在车辕上缠成 ☚ 上簟 小球 ☛ 小戎群臣之兵車。《詩經·秦風·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毛傳: “小戎,兵車也。” 鄭玄箋: “此群臣之兵車,故曰小戎。” 小戎xiǎo róng兵车。《诗·秦风·小戎》:“~~收,五楘梁辀。” 小戎 小戎军队建制。50人为小戎。《国语·齐语》: “以为军令: 5家为轨,故5人为伍,轨长帅之; 10轨为里,故50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 ☚ 骁骑营 小方 ☛ 小戎 小戎春秋时齐国的军事编制。《国语·齐语》:“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伍、小戎、旅、军构成齐国的军队组织。韦昭注:“小戎,兵车也。此有司之所乘,故曰小戎。……古者,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今齐五十人。” ☚ 女子警察 马正 ☛ 小戎春秋时齐国车兵编制单位。由战车一辆和十个“伍”的士兵共五十人组成。其人数少于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的一般编制,故称小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