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历史课时计划Xiaoxue lishi keshi jihua
又称小学历史课教案,是一节小学历史课的上课蓝图和方案,亦是小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依据。一堂课的质量好坏是与课时计划的编写,彼此相关,密不可分的。小学历史课时计划应于上课前编写完成,并备领导和有关人员,其他听课教师检查。小学历史课时计划包括课时授课题目、学校年级班次、授课时间、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讲授提纲(有时即为板书提纲)、课堂类型与教学方法、使用教具、教学过程、课后小结等等项目。其中:
❶“教学目的”应该全面,包括基本历史知识传授与发展、培养能力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因素,同时,要紧密地结合着课文内容,不高不低,恰到好处。
❷“重点”,一种是历史发展本身的重点。哪个人物显赫,哪个事件重大,历史发展本身已经决定,教科书也正是这样体现的。一种是从发展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考虑,而重点选择的历史知识内容。这需要教师根据教科书,并结合着学生的情况确定。
❸“难点”,是指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考虑,教科书中不易为学生接受的内容。教师对此要用心组织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予以“突破”解决。
❹“讲授提纲”,常常就是一节课的板书提纲。要求切合本节课的内容、全面而有重点、合乎逻辑而又体现系统、文字简练、准确、适当(可参见“小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板书”条)。
❺“教学过程”,这是一份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所占的份量也最多。它基本上是按照上课的实际过程,原原本本地写出来;以综合课堂类型来看,应该包括:组织教学、提问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小结、布置作业等等。教书多年,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一部分可以写得简略些,如写一个较细的提纲;年青的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则应写得详细些,甚至把准备在课堂上讲的都写出来。
❻“课后小结”,于一节课上完后填写。内容可以是对本课教学目的完成、教法选择的当否、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等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估,亦可记下听课人的意见及学生的反映,也可提出改进设想。每课都有“小结”,对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积累教学资料、总结教学经验,都是十分有益的。“课时计划”要妥为保存,可供教下一遍同样内容课时的备课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