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经济稳固论theory of the stability of smallpeasant farming19世纪末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理论。认为大经济优于小经济的原理,只适用于工业而不适用于农业。小农由于能够吃苦耐劳,为了保住自己的一小块土地而甘愿忍受任何困苦,所以小农经济在和大经济竞争时,能够表现出特有的顽强而又稳固的生命力。这个理论由德国的大卫(E.David,1863~1930)和奥地利的海尔茨(F.O.Hertz)倡导流行于西欧。它的错误在于回避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否认资本主义农业中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事实,掩盖农业中的阶级矛盾。 小农经济稳固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修正主义者反对大生产优越于小生产的一种反科学的农业经济现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行于西欧。主要鼓吹者有德国的爱德华·大卫和奥地利的弗雷德里·奥托·海尔茨等。他们认为,马克思关于大经济优越于小经济,大生产排挤小生产,以及资本和生产集中的原理,对于小农经济全不适用。因为小农经济具有生命力,它吃苦耐劳、忍受牺牲的优越性,能使其在同资本主义大农经济竞争中稳固地保存自己,而免于破产。但事实表明,农业和工业一样,还是大生产优越于小生产。由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力量单薄,而受大农经济的排挤,陷于贫困破产的现象是基本的和主要的趋势。只不过小农经济是被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小商品经济,受大农经济排挤的过程比较缓慢而已。散布小农经济稳固论,就是企图掩盖农业中的阶级矛盾,赞美和巩固那个使千千万万小农经济破产的资本主义制度。 小农经济稳固论 小农经济稳固论Theory of the“Stability” of Small-Peasant Farming一种关于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农业经济理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流行于西欧。这种理论认为,大生产优于小生产的理论只对工业适用,对于农业来说,由于各自拥有土地的农民能够吃苦耐劳,能够自我牺牲,克服各种困难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在同大生产者竞争中,小农经济的地位是稳固的。小农经济稳固论的倡导者主要有德国的爱德华·大卫(Eduard David,1863—1930)、奥地利的弗雷德里希·奥托·海尔茨(Friedrich Otto Hertz,1878一?)等人。 ☚ 经济浪漫主义 屠能《孤立国》 ☛ 小农经济稳固论 小农经济稳固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正主义者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大机器工业高度发展情况下小生产的一种论调。它反对大生产优于小生产的观点,认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的生命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伯恩施坦、奥地利的海尔茨等。认为马克思关于大经济优越于小经济的原理不适用于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在同资本主义大农经济进行竞争时,具有多种“优越性”,例如小农能吃苦耐劳,为保住自己的小块土地甘愿忍受任何困苦等,因此不会破产,而具有“稳固性”。这一理论回避了小农劳累过度的事实,掩盖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小农的两极分化以及大量沦为农业雇佣劳动者的历史趋势。其实质在于赞美使千万百小农破产的资本主义制度。 ☚ 分配决定论 有组织的资本主义 ☛ 0001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