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热症
本病系以肝痛,恶心欲吐为特征的一种小儿热性肝病。本症之发生,主要由于三根失调而血、希拉热邪炽盛侵及肝脏,或外感粘毒等,引起肝脏功能减弱,不能分解、吸收精华而失荣所致。此外,母亲所患的热性病邪感染于其儿或小儿暴受惊恐,坠地震伤,感冒,过食热性营养饮食等,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身体发热,呼吸急促,肝尖细且跳动,胃寒而虚,欲伸腰呵欠而不遂愿,嘴唇与牙龈上有黑色污垢,眼呈红色,舌苔黄,耳后肝脉紫黑而粗,不思饮食,特别是嫌恶油腻食物,恶心,肝区轻微压痛,脉象数而紧,尿呈黄色,气味尿渣均大。治宜以泻肝清热为原则,可以采用饮食与药物、针刺、放血、火灸等疗法施治。饮食方面,母子可进食新鲜瘦肉类、新鲜黄油、乳酪等,禁忌热性营养饮食。药物宜吉格西贡热勒,或红花七味散、十三味肝热红花散,白糖水送服,或投十三味牛黄散,开水送服。如热势尚不减则可投胡黄连、藜芦各等分、研细煎汤内服。外治可在肝脉或总脉微量放血。胃部、脊椎第九节冷水喷激。火灸肝尖穴、蛇眼穴与脊椎第九节和第十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