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温病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易于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大多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口鼻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流行古称时行或天行。温病的发生与四时气候的异常变化有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王叔和云:“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邪作用下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小儿脏腑薄,藩离疏,易于感受温邪而发病。且由于其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温邪既损阴液,又耗阳气。因而在温病的进程中,易见阴虚阳竭的证候。温病大都发病急骤,来势较猛,病程经过发展迅速,变化较多,尤以三岁以下幼儿为最。其临床表现,不仅发热较高,而且常有烦躁,易惊,动风,苔黄,舌红等,甚或化燥伤阴,内陷生变而出现斑疹、吐衄、神昏、痉厥。
温病与伤寒虽然同属于外感病的范围,但两者病因证治并不相同,临床必须加以区别。温病是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凉解表以疏散风热;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所形成,初起寒束于表,治宜辛温解表以发散风寒。小儿常见的温病,包括有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和冬温。详见有关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