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xiao'er miniaoxitong de jiepou shengli tedian
❶肾功能日趋完善。新生儿的肾脏已成为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主要器官,但肾功能需1岁左右才能趋于成熟,婴儿对钠和水的排泄能力较差。
❷逐渐形成约束排尿的习惯。自半岁左右可从训练“把尿”开始,逐渐训练坐盆排尿,培养小儿对排尿有一定的约束能力,这样,3岁以后白天可不再尿湿裤子,夜间不再遗尿。
❸小儿尿道较短(尤其女孩),细菌容易经尿道进入体内,引起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应注意外阴的清洁护理,勤换洗尿布。小儿有充足的饮水,也可减少泌尿道感染,因为尿液形成后自上向下流动,对泌尿道起着冲刷的作用。
❹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生后最初数日,每日约排尿4~6次; 半个月时,排尿次数可增至20~30次; 半岁以后,次数渐少,1岁时每日约排尿10余次;2~3岁,每日排尿10次左右; 3~7岁,约6~7次。尿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半岁以内,每次尿量约30毫升;1岁时约60毫升; 3~5岁,约90毫升; 7~8岁,约150毫升。正常小儿的尿液清晰透明,尿色有明显异常可能为疾病的信号。冬天,汗液分泌少,从尿中排出的代谢废物增多,若饮水量不足,则尿液浓缩。尿排出体外后冷却,使原来溶解其中的尿酸盐、磷酸盐呈结晶析出,尿液变浑,似米汤样,并非疾病所致,但应嘱小儿多饮水。
❺3岁以上小儿,在机体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之后,可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急性肾炎。常发生在小儿患猩红热、脓疱疮及扁桃体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