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儿春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儿春温

小儿春温

春温为发于春季的温热病。小儿春温,即春月感受温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临床以发热、痉厥、神昏、发斑等为主证。成人与儿童均可患病,但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见。由于小儿气血未充,营卫薄弱,而温邪易于化火,耗气伤阴,故小儿感受温邪后,其病机传变,极为迅速。初起邪在卫分,迅即化热转气,形成卫气同病。如小儿机体抗病力强,或得病后及时治疗,邪从外出,邪热由气向外透卫而愈。如机体抗病力差,温邪迅速传里,侵入营血,累及心肝,而见项强,痉厥,皮肤发斑,神昏谵语。如温邪炽盛,正气虚弱,即可出现邪热内陷厥阴,闭塞清窍,出现内闭外脱证。多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
春温的治疗原则,《温热论》指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故春温宜辨其卫、气、营、血的病机以施治。
春温犯卫: 见于春温初起,其症头身皆痛、微咳、发热。有温热与挟寒之别。温热犯卫者,多兼口渴,唇干,指纹浮紫,治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春温挟寒者,则多有恶寒,无汗,脉浮,苔白,指纹浮而色红。治宜辛温解表,微使发汗,用葱豉汤加防风、桔梗、杏仁等。如伴有头痛项强者,可加用葛根、僵蚕。
春温发痉: 《解儿难》名温热痉,为春温之邪深入营血的临床表现。皆因热灼阳明,导致肝风内动,其症痉挛抽搐,角弓反张,指纹青紫。为热极生风的重证。治宜清营熄风,用羚角钩藤汤加紫雪丹。
春温发斑: 乃温热之毒入营入血的表现。营热内炽,发于肌肤,则斑疹隐现,分布于躯干、四肢,迅即斑疹透露,或融合成片。其色鲜红者为热尚轻,色紫者为热甚,色黑者为热极。治宜清营透热,解毒化斑,用清瘟败毒饮加大青叶、紫草之类。
春温厥逆: 邪入营血,扰及心肝,突然神昏厥逆,斑疹迅速增多,其色紫黑,肢端青紫而凉,为血瘀窍阻,内闭之象,宜用通窍活血汤、安宫牛黄丸,以通经活血,开窍回厥。
春温脱证: 见于素体虚弱而起病急剧者。其症短时期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肢端青紫,斑疹暗黑,脉象微细,指纹沉滞。治宜回阳固脱,用参附龙牡汤。如四肢微温,气促,口渴,为气津两伤,可用生脉散,以益气生津。
此外小儿春温病至后期可出现热伤肾阴心火亢盛的证候,表现身热,心烦不眠,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治宜育阴清热,可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温病易伤阴液,若热邪羁留,每至深入下焦,劫灼肝肾之阴,又呈现邪少虚多之候。表现身热不甚,手足心热甚于手背,口干舌质红绛,甚则紫晦而干,或神倦,耳聋。治宜滋阴养液,用加减复脉汤化裁。

☚ 小儿风温   小儿暑温 ☛
000191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