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儿推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儿推拿

专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特定推拿方法。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按摩。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如三关、六府、五经等穴位,分阴阳、开璇玑等术式。小儿推拿常用于防治感冒,发热,呕吐,腹泻,食滞,疳积,遗尿,脱肛,惊厥等病证。

小儿推拿

用于防治小儿病症的特定推拿方法。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所以小儿推拿有其特定的穴位及操作手法。如推患儿五个手指的指腹(推五经),以调整五脏功能;推前臂屈侧部的桡侧缘(推三关)或尺侧缘(推六腑),来解表或退热;由下而上地推尾骶部(推上七节)以止泻等。小儿推拿常用于防治感冒,发热,呕吐,腹泻,食滞,疳积,遗尿,脱肛等症。

小儿推拿xiǎo’értuīná

即小儿按摩。见明·龚云林《小儿推拿活婴全书》。详小儿按摩条。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推拿在防治小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应用推拿疗法防治小儿病症,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医帛《五十二病方》中有“以匕周㨉婴儿瘈所”的描述, 即用勺匙的周边刮擦患儿病变部位的方法治疗疾病。在历代不少医学名著中也有很多小儿推拿方法的记载。晋《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行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捏脊法。唐《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如“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又说: “小儿气盛有病,但下之无损,……若已下而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并摩赤膏”。唐《外台秘要》中载“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儿头及脊验”。宋《苏沈良方》中有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症。明清时期,由于推拿疗法在儿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已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并在理论、手法、操作方面独具特色,形成一种专门体系。这一时期的小儿推拿专著有三十几种,现在尚存十余种,《针灸大成·按摩经》(1601年)为其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1604年) 为最早的小儿推拿单行本。
小儿推拿在中医诊治儿科疾病特点的基础上,又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小儿生理特点,在运用四诊时重视望诊,在辨证中以五脏辨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色有这样几个方面:
❶在经穴方面提出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❷有专用于推拿的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和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以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
❸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❹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
❺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既保护娇嫩的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其操作方法,不仅有将手法与穴位结合起来运用,如按百会、推脾经、摩腹、拿肩井、掐仆参等;还有多种复式操作法,如乌龙摆尾、赤凤摇头,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等。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六岁以下的小儿,特别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小儿推拿有许多不同的风格,有的取穴少而操作次数多(以《实用小儿推拿》为代表);有的以复式操作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以《小儿推拿疗法简编》为代表);有的以捏脊方法为主(以《捏脊疗法》为代表);也有以补脾土为主及以根据五行生克归经施治为主。这些各具特色的不同治疗风格,均在临床中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 推拿学   推拿与穴位 ☛

小儿推拿xiǎo ér tuī ná

infantiletuina; infantile massage; infantile naprapath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