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儿抽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儿抽搐

小儿抽搐

小儿抽搐,又名发痉,发搐,俗称小儿抽风。凡因风而引起的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或意识障碍,统谓之抽搐,亦称抽风,为儿科常见危急证候之一。以一至四岁的小儿最为多见,七岁以上则逐渐减少,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往往凶吉反掌,变生瞬息,迅即夺去小儿宝贵的生命。有些患儿,纵即侥幸获生,每后遗癫癎,瘫痪,失语,痴呆等证。
小儿抽搐的发生,乃由于风。风有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外风由外感六淫之邪引起。小儿纯阳,六气多从火化。如当春夏之交,寒暖不调,风邪侵于肌表后,郁而化热。盖风为阳邪,化热最速,小儿质薄娇柔,既不堪时邪之稽留,又难耐高热之燔灼,以致一时热甚风生而抽搐。又如盛夏酷暑,感受暑热之邪,归心化火,心火炽盛,热极生风,也能形成抽搐。内风有因饮食积滞而致者,由于饮食不节,以致脾失健运,饮食郁结胃肠,生痰化热,痰热壅闭,窍道不通,因而陡然惊搐,抽掣;有因暴受惊恐而致者,由于婴儿元气未充,精神怯弱,偶见异物,或偶闻异声等各种外来强烈刺激,一时因过度惊恐而致神散气乱,精神失守,卒然惊厥抽搐;有因久病伤阴而致者,由于温邪留恋,正气渐伤,热灼津液,血不荣筋,以致真阴销烁,水不涵木,肝阳亢动,虚风内作,筋脉拘急,手足抽掣;有因气血虚弱而致者,由于小儿先天不足,加以饮食调摄失周,以致营养不良,脾胃困惫,气血大虚,内风陡起,也能出现震颤抽搐。故前人有云:“小儿纯阳之体,真阴未充,柔不济刚,故肝邪易动,化生风火,风热相搏,则为痉,为掉眩,反张,搐搦,强直之候”。
小儿抽搐,由于形成因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致。有些病例表现为壮热不已,眼睛直视,唇口撮动,牙关紧闭,痰鸣气促,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瞳孔散大或缩小,四肢搐搦颤动,阵阵发作或持续不已。另有一些病例,则又表现为面色㿠白,嗜卧无神,睡则露睛,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或昏睡瘛疭,头目动摇,或微热肢冷,或无热痉厥。临床要注意发病的季节,病期长短,抽搐部位和动作,是否强直或震颤,拘挛或瘈疭,躁动或蠕动,以辨别外风和内风。
外风发搐: 多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临床多见发热无汗,呕吐乳食,较大儿童有头痛,恶寒,颈项强直,拘挛,神情烦躁,舌苔薄白,脉多浮紧或浮数,多系冬春感受风邪,或夏月受暑风所致。上呼吸道感染,脑脊髓膜炎,脑炎,以及中毒性肺炎等病所致的惊厥抽搐,多属此证范畴。外风发搐,来势较急,病在肌表,治宜疏风镇静,可用大青膏、五粒回春丹。如发热恶寒,有汗,脉象浮缓者,可去荆芥,加白芍,伴有烦闷,而呕吐频作者,可加玉枢丹。如舌质红,咽红,或两目红赤者,属外风化火,可加龙胆草、生石决明、银花、连翘、菊花以平肝清热。夏令因受暑热动风者,可去葛根、防风,加用香薷、银花、连翘。暑邪夹湿,伴有泄泻,舌苔白腻者,可加藿香、佩兰、鲜荷叶、菖蒲、川郁金以芳香化浊。疟疾发搐者,称为脾风,可加青蒿以截疟清热。
内风发搐: 病情较为复杂,有外风化火入里者,有邪热直窜肝经者,或因其他疾病转变而来。一般外风指邪在表,内风指邪在里,由于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外风为时短暂,易于化火,由表入里。但也有病邪来时过猛,内陷厥阴,可即出现肝风者。也有由于病久,正气日虚,转变为虚风者。或因邪恋经络,迁延不愈而成内风发搐。
❶热极生风——常见于病的中期,多伴有高热,热高则搐甚,神志不清,舌绛而干,脉象弦滑。此系邪窜肝经,治宜清热熄风,清心开窍。可用羚角钩藤汤或紫雪散加减。如大便秘结,肠中有燥屎者,可加大黄、玄明粉,以通腑泄热。如壮热口渴,脉洪大,烦躁明显者,可用白虎汤加山栀、黄连、钩藤、菊花等,以清热去烦,熄风镇惊。
❷阴虚生风——常见于病的后期,临床症状多为抽搐无力,手足震颤,伴以低热,精神萎顿。如因热久伤津,病涉少阴,水不涵木,筋脉失养者,则多舌红少津甚至舌光如镜,脉象细数。治宜滋阴熄风,可用大定风珠加减,或三甲复脉汤化裁。如舌干津少,阴伤明显者,可加元参、石斛以甘寒生津。如面色萎黄,舌淡而胖,血虚明显者,可用当归、紫丹参,以养血补血。
❸脾虚生风——吐泻过久,脾虚肝亢,则多见面色青黄,囟门和目眶低陷,肌肤松弛,便稀尿少,口鼻气冷,唇舌薄红而干,脉沉细缓无力。治宜补土抑木,可用异功散加钩藤、炒白芍、菊花。 如面色㿠白,精神萎顿,气虚明显者,可加黄芪、黄精。如面色苍白,睡中露睛,四肢厥冷,小便清长,苔白舌淡,脉沉细如丝,按之乏力,阳虚明显者,可加熟附子、炮姜、以温阳救逆。
❹久病发搐——多见于久病迁延,余邪未除;或证重药轻,邪热羁留,络道痹阻;或患者正气不足,对抗邪的力量薄弱,虽经治疗而邪仍羁留于经络;或邪恋血分而难净;或者正气虽强而病邪严重,以致脏腑经络受损,不易恢复,故而虚风内动,出现久病发搐。治疗方法,除伤阴风动者宜用三甲复脉汤加减外,均宜从气血两补着手。故当病期较长,身热起伏,面色妆红,形瘦肉脱,舌质淡红,呈现营养不良的抽搐昏迷者,治宜两补气血,可用可保立苏汤加减。抽搐者加钩藤以熄风,一切搜风剔邪之品,均须忌用。

☚ 小儿壮热   小儿昏迷 ☛

小儿抽搐

小儿抽搐

本病系以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的小儿急病。5岁以下幼小儿童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起因主要由于巴达干赫依失调,致普行赫依紊乱,巴达干粘液激增,阻塞脉络所致。凡饮食不节,寒暖不调,暴受惊恐,风邪侵于颈椎及白脉等,均为引发本病的因素。临床表现为突然饮食不进,恶心呕吐,腹胀,呻吟,烦躁不眠,特别是夜间啼哭,病势严重则恶寒,颈项强直,四肢搐搦颤动,甚至角弓反张,阵阵发作或持续不已,口唇发紫或发白; 有的意识障碍,或一时因过度惊恐而精神失守,卒然惊厥抽搐,口唇撮动,手足抽掣,多呵欠,气粗喘闷,面色发黑,目眶低陷,脉象多缓而弱,小便清长。本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夺去小儿生命,或侥倖获生,每后遗瘫痪、失语、痴呆等症。治宜以祛巴达干,镇赫依,调理体素为原则。药物投六味珍珠散(珍珠、诃子各20g,肉豆蔻、黑云香、沉香、丁香各10g,共研细末)为主药,一岁以内幼儿,每次服0.5~1g,日服2~3次,白糖水送服,1~2岁幼儿,每次1~2g; 并酌情投以小儿用十三味大鹏金翅丸、如意至宝丸等剂。婴儿哺乳期药物,可给母亲服用。外治可取第一椎或第四椎火灸。

☚ 小儿湿疹   遗尿 ☛
000220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