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同种肾移植
同种肾移植是将取自活体或尸体(供者)的健肾,移植给患不可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儿(受者)。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进行肾移植3000次以上,但小儿肾移植开展较少,5岁以下者仅占1.6%。年龄过小的肾移植,失败机会较大,但曾有几个月的婴儿施行肾移植成功的报道。小儿肾移植异体器官所致的体液性或细胞性免疫反应、组织相容性试验、测定人白细胞抗原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及抑制免疫反应的措施,则大致与成人相同。受者的选择:小儿肾移植的适应证中,先天异常占突出地位,如肾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多囊肾、膀胱输尿管逆流、膀胱颈挛缩及后尿道瓣膜等,于治疗后仍有肾功能衰竭者,考虑肾移植。多囊肾有感染或血尿病史者,宜先行病肾切除,膀胱输尿管逆流合并重度感染和上尿路积水,引起不可逆性双肾功能衰竭,必须作肾、输尿管全切除。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应于肾移植前择期施行后尿道瓣膜切除,膀胱颈Y—V整形术去除病因,或于腹膜后预制一回肠袋,为移植时尿液转流作准备。
各种肾病,如肾小球肾炎、局灶性间质性肾炎等,也是肾移植的适应证,其中以肾小球肾炎最多见。病程短,进展快的肾小球肾炎,因血循环中存在抗基底膜抗体,可固定于移植肾的基底膜上,应先切除双肾,肾移植延迟6个月以上,待血中抗体消失后进行。类固醇药无效的肾病综合征,肾切除可防止术后移植肾复发肾病综合征,而重新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
双侧肾母细胞瘤切除后,若与移植手术间隔太短,免疫抑制药物可促使癌转移,也可观察一段时期再作肾移植。上述诸因切除双肾后,需定期进行血液透析,为肾移植手术作准备。
供肾:小儿供肾的血管纤细,宜绕肾动脉口切取一主动脉片,肾静脉亦切取下腔静脉片,以利血管吻合。另一种取肾方法,是将小儿的两肾和一段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一并切下,将这些血管的上端封闭,另一端进行吻合,两侧输尿管分别植入受者膀胱。成人肾脏亦可移植与小儿,切取方法与成人肾移植相同。
不论小儿或成人的供肾,热缺血时间应尽量缩短,肾血管和输尿管要有足够长度,肾门脂肪、输尿管的血液供应尽量保存,供肾切下后立即进行低温灌洗和低温保藏。
小儿肾移植手术: 较大儿童的肾移植手术方法与成人相同。移植肾置于髂窝,供肾的动脉与受者髂内动脉作端端吻合,肾静脉与髂总静脉作端侧吻合,输尿管用粘膜下隧道法与膀胱吻合(图1)。
成人供肾移植与体重10~20kg的幼儿,取腹部正中切口,经腹腔游离盲肠,分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髂血管,根据具体情况,将肾脏置于盲肠后或横放于盆腔腹膜后,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作端侧吻合,肾静脉与下腔静脉或髂总静脉作端侧吻合,输尿管常规移植至膀胱。

图1 肾移植的血管吻合
1.移植肾 2.肾动脉
3.肾静脉 4.输尿管
5.髂总静脉 6.髂内动脉
7.膀胱

图2 取死婴双肾移植
1.移植肾 2.下腔静脉(受体)
3.下腔静脉(供体) 4.腹主动
脉(供体) 5.髂总动脉(受体)
6.输尿管(供体)
体重于5或6kg以下的婴儿,腹腔容量有限,难以接受成人肾脏,宜采用小儿供肾,可取死婴双侧肾脏作移植(图2)。
术后处理和并发症: 成人肾脏移植与小儿,血管接通时,大量血液进入肾血管床,应注意血容量突然减少,引起低血压。术后早期移植肾的浓缩功能尚未恢复,尿量甚多,维持小儿水与电解质平衡常会遇到困难。
术后-免疫抑制治疗,
❶强的松: 移植后早期每日2mg/kg,以后很快减至每日0.4~0.6mg/kg; 亲属供肾剂量减半。甲基强的松龙每日20mg/kg,术后静脉滴注3天。
❷硫唑嘌呤:每日2~4mg/kg,白细胞计数须维持于5000以上。
❸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每日4~40mg/kg,术后2周内静脉给药。
❹局部放疗:术后或有排异反应时,于移植肾区照射3个剂量,每次150rd。
急性排异反应是小儿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时处理可使病变好转,主要措施是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剂量同上),冲击治疗1~3天。
肾移植术前存在膀胱输尿管逆流或梗阻性疾病者,多数系原有尿路感染,术后使用大量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取自小儿的肾脏,有时于移植术后2~6周出现高血压,可能与小血管缝合不妥或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有关。小儿供肾的输尿管管壁薄,给输尿管膀胱吻合造成困难,术后发生泌尿道并发症(梗阻或漏尿),较成人肾移植更多见。术后并发症尚有智力发育障碍及骨质疏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