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射鬼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射鬼箭

辽代的一种酷刑。将罪人缚于柱上,用乱箭射死。辽代常行于出师,班师。《辽史·礼志三》:“出师以死囚,还师以一谍者,植柱缚其上,于所向之方乱射之,矢集如蝟,谓之‘射鬼箭’。”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墨劓 > 雜刑 > 射鬼箭
射鬼箭  shèguǐjiàn

酷刑名。始見於遼代。將罪人縛於柱上,以亂箭射殺。爲出師之軍禮,亦爲刑罰。《遼史·禮志三》:“出師以死囚,遠師以一諜者,植柱縛其上,於所向之方亂射之,矢集如蝟,謂之‘射鬼箭。’”

射鬼箭

辽代习俗。辽初,皇帝亲征,临行时,身穿介胄,祭祀诸先帝。然后,取死囚一人,置于所向之方,乱矢射之,以祓不详。及班师,则射所俘。

射鬼箭

契丹族出师和班师时举行的一种祓除祭祀,后演变为一种刑法。《辽史·国语解》: “凡帝亲征, 服介胄,祭诸先帝, 出则取死囚一人, 置所向之方, 乱矢射之, 名射鬼箭, 以祓不祥。及班师, 则射所俘。后因为刑法之用。”

射鬼箭

射鬼箭

刑罚名。即用乱箭将受刑人射死。《辽史·国语解》:“射鬼箭:凡帝亲征,服介胄,祭诸先帝,出则取死囚1人,置所向之方,乱矢射之,名射鬼箭,以祓不祥。及班师,则射所俘。后因为刑法之用。”

☚ 烧造伪银   赦 ☛
射鬼箭

射鬼箭

古代契丹族在战时的一种祭祖仪式。据《辽史·刑法志》记载,凡出师或班师之时,都要祭告先祖,并且以人为牺牲。一般取死囚一人,置出师方向,令乱矢射之,名曰:“射鬼箭”,以祓不祥。至辽太祖以后废除。

☚ 祀先师   朝正 ☛

射鬼箭

契丹特殊的习俗与刑罚。《辽史·国语解》:“凡帝亲征,服介胄,祭诸先帝,出则取死囚一人,置所向之方,乱矢射之,名射鬼箭,以祓不祥。及班师,则射所俘。后因为刑法之用。”《礼志》载之,归“皇帝亲征仪”;《刑法志》亦载,云“归于重法”。初仅为一般禳之举,自天赞四年(925),辽太祖灭渤海之役起,成为皇帝亲征仪之一。《辽史》共记射鬼箭15次,其中11次为皇帝亲征时举行,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伐西夏后不见载,恐全作刑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