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道德的历史类型之一。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地主阶级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虽不占有农民的人身,但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地主和农民之间是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阶级关系;而且,封建制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制度,人与人之间具有依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一些主要特征:维护封建专制和宗法等级关系,是地主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此规定了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忠君、孝亲,以及其它重要的道德规范,如男尊女卑,厌恶劳动,卑视劳动人民等。从道德发展史上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较奴隶主阶级道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道德。在理论形态上,地主阶级道德把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内容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更加伪善和精巧,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