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面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面刀 【名称出处】:《陕西中草药》 【概况】: 异名 金丝三七(《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开喉箭、茶七(《陕西中草药》),绿升麻(《湖南中药资源名录》),独叶八角草(安徽),拐三七(四川),黑八角莲(贵州)。 基源 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小升麻及紫花小升麻的根茎。升麻属全世界约18种以上;中国约8种,药用有6种。 原植物 小升麻Cimicifuga acerina(Sieb.et Zucc.)Tanaka,(Pityrosperma acerinum Sieb.et Zucc.;Actaea acerina(Sieb.et Zucc.)Prantl;Cimicifuga japonica Spreng.var.acerina Huth),又名金黾草(《陕西中药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花小升麻Cimicifuga acerina(Sieb.et Zucc.)Tanaka f.purpurea Hsiao,又名紫花金黾草(《陕西中药名录》)。 形态 根状茎横走,近黑色,生多数细根。茎直立,高25~110cm。 叶1或2枚,近基生,为三出复叶;叶片宽达35cm;顶生小叶卵状心形,7~9掌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斜梯形,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略小并倾斜,背面沿叶脉被白色柔毛。花序单一或有1~3分枝;花小,直径约4mm;萼片白色;退化雄蕊基部具蜜腺;心皮1或2,无毛。 凼圳长约1cm,宽约3mm;种子8~12粒,椭圆状卵球形,浅褐色、表面有多数横向的短鳞翅,四周无翅。花期8~9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2600m间的山地林下或林缘。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 日本也有分布。 紫花小升麻与小升麻不同之处为萼片紫色,叶表面近无毛。 野生山地林下或林缘。分布于河北西部、山西(垣曲)、甘肃(天水)、安徽、江西(武宁)、河南西南部、湖北。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产于四川、浙江等地。本品在四瓷结节状,长8~20cm,宽1~2cm;表面黑棕色或暗棕色,密布点状须根痕,上面具多数圆柱形的茎基。体轻,横断面灰白色,木部棕褐色放射状排列。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含升麻萜醇(Cimicifugenol)、25-乙酰升麻三醇木糖甙(25-O-Acetylcimigenoside)、25-甲基升麻三醇木糖甙(25-O-Methylcimigenoside)[1]、兴安升麻醇(O-Methylcimigenoside)[1]、兴安升麻醇(Dahurinol)、去羟基兴安升麻醇(Dehydroxy-dahurinol)和异兴安升麻醇(Isodahurinol)[2]。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70;90:64 [2] 药学杂志(日) 1976;96(1):82 【药性】: 性味 甘、苦,寒。 有小毒。 功效 清热,活血,解毒。 主治 咽喉干痛,跌打,劳损,风湿腰腿痛,疖肿。 ❶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祛瘀消肿,降低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服。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陕西中草药》:“治劳伤、腰腿痛:三面刀、四块瓦各6g,红三七、纽子七各3g,红毛七9g,白酒500g,浸泡成酒剂。每日早、晚各服20ml。” 单方应用 ❶ 《陕西中草药》:“治咽喉干痛:三面刀3g,嚼含口中,逐渐咽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