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寿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寿衣;兽医

◉ 寿衣shòuyī  装殓死人的衣服,老年人往往生前就做好备用。
◉ 兽医shòuyī  专治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的医生。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喪服 > 壽衣
壽衣  shòuyī

裝殮死者的衣服。常于老年人生前做好備用。宋、明常用此稱,沿至今世。《水滸傳》第二十四回:“歸壽衣正要黄道日好,何用别選日?”明·沈璟《義俠記·巧構》:“門外誰人聲響徹,元來是壽衣施主偶相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零五回:“一個家人拿了票子來,說是綢莊上來領壽衣價的。”

寿衣

婉指人去世前所准备的敛衣。

字数:15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寿器   情感·思念 ☛
装殓死人的衣

装殓死人的衣

死者所穿的衣:魂衣
装殓死者的衣服和被子:衣衾 衣被
盖尸的衣衾:
老年人生前做好备用的殓衣:寿衣
死者生前常穿的衣:灵衣
死人入殓时穿的衣:装裹 妆裹
供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葬服:玉衣 玉柙玉匣
古代丧葬时,贵族给死者穿戴的玉衣:鳞施
古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明衣

☚ 丧葬物   殓葬尸体的被 ☛

寿衣shòuyī

装殓亡者的衣服。多数老年人生前已做好准备死后穿的衣服鞋帽。《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归寿衣正要黄道日好,何用别选日?”《义侠记·巧构》:“门外谁人声响彻,元来是寿衣施主偶相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零五回:“一个家人拿了票子来,说是绸庄上来领寿衣价的。”

寿衣

寿衣

又称殓衣、老衣,即死者入殓所穿的衣服。其起源甚古,《易·系辞》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春秋时期,寿衣包括朝服和散衣,即死者生前的衣服。以后相沿发展,渐成礼制。
安徽各地寿衣都沿用明代服装形式,民间有“死不降清”之说。六安县的寿衣,不论男女,一律为圆领大袖的明代服式,并规定“五领三腰”,即上衣5件、下衣3件。上衣全钉布带,下衣不用裤带,死人穿着时,仅于腰间系1束白线,按死者岁数一岁一根。老帽以布打成褶子缝制而成,女帽类似风帽式样。怀宁、宿松还有“七领五腰”之制,且不用棉絮(谓死者穿絮,后代喘气不顺),都为单衣或夹衣,夹衣算两层,全用黑色粗布缝制而成。涡阳县的寿衣与宿松、怀宁等地大相径庭。其寿衣布常用蓝、红两色,忌讳黑色,而且上下衣都套棉絮,以厚为宜。每逢喜庆日,老人则穿寿衣。
制作寿衣,六安县人将时间限制在闺年的上半月。黟县人对裁缝别有礼制,即早晨给裁缝摆上“锡格子茶”,中、晚餐设鱼肉席。裁缝按照习俗应先裁外衣,再裁内衣。
寿鞋一般都是软底布鞋,意为鬼魂赶路轻便。怀宁的寿鞋鞋底中心,各贴有一朵红纸剪成的莲花,意为脚踏莲花去西天拜佛。寿鞋都由女儿或孙女在特定时候制做。

☚ 一 制寿衣、寿木   寿木 ☛
寿衣

寿衣

死后装殓的衣服,有寿终正寝之意。故称。习俗规定寿衣只穿单件,不穿双件。或一条裤子两件衣,或二条裤子三件衣,三条裤子便得四件衣,余类推。永州地区在单层中又不穿五和七件,说是穿五件会使子孙日后五脸不笑,无情无义; 穿七件会使子孙妻离子散; 最好是穿九层。湘中地区外层要穿一件蓝色、大襟、斜领、领袖镶白边的长衣, 即唐代衫式样。此俗成因相传是因清兵入关后,下令强制汉人薙发着旗装,违者立斩,汉人不服,但无法违抗,便采取“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方外之人不降” 的办法对付,表示不忘祖先是汉人。故女人和方外之人仍留长发盘在脑后, 死后不分男女均着衫, 戴唐巾冠。

☚ 老虎帽   护肩 ☛

寿衣shou yi

shroud

寿衣

graveclothes;shroud;cerements


寿衣

grave-clothes;shrou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