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例行试验daodan lixing shiyanmissile routine test
导弹研制、鉴定、验收和装备期间规定必须进行的地面与飞行试验。其目的在于全面考验导弹的技术性能和战术指标。
早期对导弹各分系统及全弹的性能考验都经过飞行试验完成。由于导弹是一种由多个分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致使安排的飞行次数很多,试验花费也甚多,而且有时飞行试验还会遭到失败。由于遥测与外测设备获取的数据有限,还时常找不到确切的失败原因,造成巨大的浪费。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地面试验也同样可以对导弹各分系统及全弹进行考验,得到的试验数据可直接用于改进设计,从而减少了飞行试验次数,节省了经费,缩短了研制周期。
导弹例行试验贯穿在从研制至装备期间各阶段。在研制期间进行初样与试样试验,包括风洞试验、结构试验、全弹振动试验、对接协调及机械与电气匹配试验、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全弹试车、研制飞行试验、贮存与运输试验和环境试验等;在设计定型阶段进行定型鉴定试验;批量生产期间进行验收试验;装备期间进行实战演练与打靶试验等。风洞试验是用缩比模型或全弹在风洞中作试验,以确定导弹的气动外形和气动操纵方案。风洞设备、气流速度、密度、温度与雷诺数等依照导弹设计和使用要求选择;结构试验包括静力、动力、疲劳和热强度试验等,用于确定导弹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构件在各种环境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全弹振动试验用于获得导弹动力特性参数(固有特性参数和传递特性参数),为控制系统设计、纵向耦合振动研究和验证理论计算模型提供依据;环境试验是在贮存、运载或使用工作条件下进行的单项或综合环境试验,验证导弹对环境的适应性。贮存环境试验除考验导弹部件长期野外存放的老化和质地降低外,还考验核战备值勤能力;运输试验考验导弹对作战使用极限运输环境(雾、大风、低温、盐雾、水浸、振动和颠簸等)的适应能力;工作环境试验是导弹在真实作战条件下的试验,像洲际导弹弹头的使用环境有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每平方米10万kW的热流密度,20倍音速以上的高速气流的冲刷,近10MPa的局部外压,几十倍于自重的过载,气流引起的强烈振动,以及云、雨、核辐射、电磁脉冲与冲击波等恶劣的综合环境。因此,对弹头的试验除了在地面的高温喷流试验外,还要进行飞行试验和核试验;可靠性试验包括用于暴露设计、制造及原材料缺陷的摸底试验,用于选取元器件、电子仪器及设备的筛选试验和用于鉴定仪器设备、分系统及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及验收最终产品的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地面试车是在试车台上进行点火试验,考验导弹各系统在发动机工作条件下的适应性、协调性和可靠性;飞行试验是在实际飞行条件下验证导弹的性能、总体方案、各系统的协调性、对飞行环境的适应性和鉴定设计指标、技术状态与战术技术指标;作战使用性能试验要进行机动性能、变换射击目标能力、发射准备时间及夜间发射的验证试验,并根据导弹的不同用途进行井下热发射、冷发射、水下发射、空中发射和舰艇发射试验,还要进行模拟和实战打靶试验。上述各类试验并非一次完成,而是进行多次。如美国的小型洲际导弹在首次飞行试验前对发动机进行了40次静态点火试验;飞行试验计划安排了22次(全面研制阶段16次,其余为作战试验与鉴定试验),头5次从试验发射车上发射,随后从加固机动发射车上发射,最后是作战与鉴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