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对山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对山集 对山集10卷,明康海撰。其集收赋2篇:《梦游太白山赋》、《悯志赋》。此本乃乾隆辛巳其里人编修孙景烈以所藏张太微本,又加刊削而刻之。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康熙中马氏刊本、明万历壬午刊本、清乾隆孙景烈刊本。 ☚ 沙溪集 空同集 ☛ 对山集诗文集。明人康海(1475—1540)撰。十卷。海有《中山狼》已著录。此集最早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刊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孙景烈、玛景阿重选刊刻。约十八万字。卷首有孙、玛二人序,王九思、刘储秀等六人嘉靖、万历间旧序,并附诸家评语。正文含各体文八卷,各体诗二卷,计三百篇。卷末有张洲后序。康海崛起于明中叶,为弘治间文坛十才子之一,又为复古派前七子之一,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打击“台阁体”,扫除八股文有积极作用,但却抛弃唐宋以来文学发展传统,走上盲目尊古的道路。有嘉靖原刊本,万历九年(1581)刊本,清乾隆二十六年重选本。 《对山集》明康海(陕西武功人)撰。45卷。收录制策、赋、族谱、论、赞、杂著、议、书、记、序、祭文等近400篇,诗1300余首。诗文成就甚高。其文风格犀利而深刻。其诗慷慨激越,直抒胸臆,独树一帜。有明万历十年(1582)刻本、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刻本、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刻本、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 对山集 《对山集》10卷。收诗歌和散文等。康海是前七子之一。其文成就高于诗,长于议论,切中时弊,有异于李梦阳文风,时人以司马迁之才比之。有《四库全书》本。 ☚ 康海 何景明 ☛ 对山集 对山集duishanji诗文别集。明康海撰,清孙景烈编。刊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分文体编次,卷一策,卷二书,卷三、四序,卷五记,卷六碑,卷七墓志,卷八墓志铭、祭文、行状,卷九赋、琴、曲、四言诗、五言古诗,卷十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计文8卷,诗2卷,共为10卷。康海为“前七子”之一,提倡复古运动,反对当时台阁体其著作有不少抨击时政,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康海诗文集版本较多,明代有张太微选本和万历年王世懋选本。清代有《康对山先生集》,康熙五十一年(1712)马逸姿重编45卷本《对山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孙景烈编10卷本,卷首有明万历九年王世懋所撰《对山集原序》,此本较完善。《四库全书》著录此本。 ☚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实施意见 西北国棉一厂志 ☛ 对山集十九卷。明康海(1477—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落职,放浪自恣,尝挟声妓酣饮,制乐造歌曲。著有《对山集》、《武功县志》。此集为张太微所编。《对山集》又有孙景烈删定十卷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其集自明以来有四种刻本,既明张太微选本、王世懋选本、清马氏康熙中编全集本及乾隆二十六年(1761)孙景烈删定本。而十九卷本较完备。康海因附刘瑾党而被削官为民,晚年则纵情声妓歌酒,以乐府词曲创作终其生,而诗文却未能十分留意练句。钱谦益评其诗称“德涵于诗文持论甚高,与李献吉兴起古学,排仰长沙,一时奉为标的。所传《对山集》者,率直冗长,殊不足观。工于乐府,歌诗非其所长。虽有经世之才,诗文皆出漫笔,非其所经意者。”此为实言。其在词曲方面造就尤深,为有明一代大手笔,因此诗文为其末路,则不足为怪。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对山集》dui shan jiA Collection of Duishan→康海 (Kang Ha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